觀點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回報與AI投資熱潮遠不匹配

希望(和炒作)一如既往地強烈,但很難看到所需的收入從何而來。

一年前,席捲矽谷和華爾街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熱潮遭遇了嚴峻的現實考驗。

高盛(Goldman Sachs)股票研究主管吉姆•科維洛(Jim Covello)在一份被廣泛引用的報告中質疑,那些計劃投入10億美元打造生成式人工智慧的公司是否會看到回報。與此同時,風險投資公司紅杉(Sequoia)的一位合夥人估計,僅在2024年,科技公司就需要創造6000億美元的額外收入,才能證明其額外的資本支出是合理的——這大約是它們可能產生的收入的六倍。

這些警告引發了自ChatGPT發佈並引起行業轟動以來,投資情緒首次面臨真正的考驗。原本應該受益於這項新技術的終端客戶的收入卻微乎其微。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殺手級應用」究竟在哪裏?這讓科技投資者們度過了一個充滿焦慮的夏天。

您已閱讀21%(326字),剩餘79%(11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