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前聯合國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高級官員,也是佈雷頓森林機構的外部諮詢小組成員,與象牙海岸前總理帕特里克•阿奇和即將卸任的印尼財政部長英卓華(Sri Mulyani Indrawati)共同擔任。
80多年前,來自44個國家的代表在新罕布什爾(New Hampshire)寧靜的佈雷頓森林(Bretton Woods)相聚。擺脫了大城市的干擾,經過三個勞累的星期,他們達成了建立兩個改變世界的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條約。
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和彭安傑(Ajay Banga),這兩個機構的現任負責人,上週帶領我們一小羣人回到了佈雷頓森林,開始討論佈雷頓森林機構的下一步發展方向。對於一個再次陷入危機的世界,他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其恢復?與第一次會議不同,第一次會議的孤立性限制了發展中國家和民間社會的參與,而這次的閉門會議旨在開始一場更廣泛的全球辯論。聲音越多越好。
在當今支離破碎的世界中,人們對多邊主義的期望很低。然而,許多代表曾躲避德國U型潛艦(German U-boats),才得以參加1944年的會議。當時的世界遠未實現和平。儘管如此,會議還是創造了一個傳奇:政治家精神佔了上風,政治似乎暫時擱置。但這是真的嗎?事實上,他們被與今天相似的地緣政治分歧所困擾。
您已閱讀37%(576字),剩餘63%(9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