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罷工、糾紛和芭比海默——電影業坎坷的一年

在票房大贏家和成本高昂的失敗作品中,有跡象表明好萊塢正在重新擁抱原創故事。

所以《芭比》(Barbie)拯救了世界,而她周圍的一切都化爲灰燼了。對電影界這一年的誠實描述必須承認,危機意識仍在籠罩著整個行業,但也必須承認,格蕾塔•葛韋格(Greta Gerwig)的粉紅喜劇取得了勝利,截至2023年,該片的全球票房已接近15億美元。

單從票房數字上看,葛韋格和她的明星製片人瑪格特•羅比(Margot Robbie)已經成爲票房女王。但他們的電影還贏得了電影業最看重的另一個獎項:在文化中心佔據一席之地。這隻需要很多人拍攝自己唱「我只是肯」(I’m Just Ken),然後把影片發到網上。

現在,電影業的存在可能主要是爲了給TikTok提供素材,這種想法讓人很不舒服。不過,在如此動盪的一年裏,電影業怎麼會不動盪呢?電影之所以能成爲歷史上藝術與商業最富有成效的結合產物,其祕訣一直是反映更廣泛的情緒。因此,在過去的 12 個月裏,好萊塢受到經濟動盪的衝擊——並對未來感到不安——是很自然的。

您已閱讀15%(406字),剩餘85%(22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