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代初,一項實驗要求21名四歲的孩子看著螢幕,從螢幕上顯示的兩個盒子中選擇一個——他們認爲包含的點最少的那個。當兩個盒子都包含一個或多個點時,四分之三的人選擇正確。但當一個沒有點的盒子作爲選項時,這一比例降至50%以下。不知是因爲學習數數通常從「1」開始,還是因爲它與現實世界中物體的存在(而不是不存在)有關,「無」作爲數字的概念並沒有那麼直觀地計算出來。
作爲一個概念,「零」對我們來說可能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凱特•北川(Kate Kitagawa)和蒂莫西•雷維爾(Timothy Revell)的新書《數字的祕密生活》中,它是具有令人驚訝的複雜故事的許多數學現象之一。它一直困擾著古代數學家,直到 7 世紀左右纔在印度出現--那時,這個數字才從一個單純的佔位符變成了一個可以實際計算的數字。
正如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的空間教育辦公室主任北川和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的美國副編輯雷維爾所展示的那樣,以前的幾代人並不總是像我們現在這樣看待數字。他們寫道:「儘管數學通常被呈現爲由整潔、邏輯的思想、證明和定理組成,但其歷史很少如此直截了當。」這尤其是因爲數學史的敘述一直被西方人物和論點所主導,往往犧牲了其他開拓者的利益。
您已閱讀38%(559字),剩餘62%(9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