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爲雜誌編輯、作家和政治脫口秀主持人,小威廉•F•巴克利常被稱爲美國極右翼的思想教父。教父,也許沒錯。知識分子?可說是也可說不是。如今,人們記住他的,與其說是他本人的思想或那本他從未寫出的保守主義巨著,不如說是他卓越的個人天賦。小威廉•F•巴克利(1925-2008)以犀利的口才、能讓對手放下戒備的魅力,以及讓右翼思想家們團結在同一本《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雜誌上的能力而著稱。
巴克利的一些妙語展現了他拳擊般的輕盈身手和迅猛攻勢:「我寧願生活在一個由波士頓電話簿上前2000個名字統治的社會,也不願生活在由哈佛大學2000名教職員工統治的社會」(1961年);「聽著,你這傢伙,別再叫我『隱性納粹』,不然我就一拳打在你那該死的臉上,讓你貼牆上下不來」(1968年,在電視節目中對作家高爾•維達爾說);「如果唐納•川普的身材稍微不同一點,他可能會去競選美國小姐」(2000年)。幾十年來幾乎沒有什麼變化。性別刻板印象和宿敵哈佛大學——巴克利當年就讀的是耶魯——在過去和現在一樣,始終是極右翼諷刺和嘲弄的對象。
您已閱讀14%(512字),剩餘86%(32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