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BoomEar藝術播客
關注
李振華:新媒體藝術還是否新?
BoomEar第9期:新媒體作爲一個不斷演進的藝術載體,一直受到國內外藝術界的關注。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策展人李振華對中國新媒體藝術未來發展方向有什麼獨特見解。
收藏
發佈於2019年7月19日 更新於2020年9月21日 16:06
主播
蔣璐陽
,
申舶良
Play
Pause
00:00
{"url":"http://creatives.ftacademy.cn/album/FTC-boomear-09.mp3","text":[[{"start":null,"text":"<i>【操作小貼士】在下方目錄中,點擊任意部分,即可直接收聽該時間段的內容。"},{"start":null,"text":"點擊播放後,請耐心等待音訊載入或選擇App內下載。"},{"start":null,"text":"</i>"}],[{"start":null,"text":"我們邀請策展人李振華擔任本期嘉賓。"},{"start":null,"text":"作爲中國新媒體藝術策展與研究領域的一位先行者,李振華與我們就藝術與科技之間的關係、中國新媒體藝術的發展現狀與國際差距、以及他個人藝術實踐中的多重身份轉換等問題進行了深度分享。"},{"start":null,"text":""}],[{"start":null,"text":"<div class=\"card-container\"><b><i>在本期節目中,你將聽到以下內容:</i>"}],[{"start":47,"text":"00:47 藝術與科技跨界的現狀與前史"}],[{"start":226,"text":"03:46 我們爲何邀請李振華作本期節目嘉賓"}],[{"start":319,"text":"05:19 李振華談從廚師到策展人的職業轉型"}],[{"start":736,"text":"09:16 李振華談「藏酷」與中國早期新媒體藝術"}],[{"start":671,"text":"11:11 李振華談中國新媒體藝術的國際差距"}],[{"start":747,"text":"12:27 李振華談新媒體與「後網路藝術」"}],[{"start":863,"text":"14:23 李振華談「新媒體考古」國際學術交流"}],[{"start":992,"text":"16:32 李振華談西方新媒體藝術機構的現狀"}],[{"start":1123,"text":"18:43 李振華談中西方新媒體實踐對話之難"}],[{"start":1245,"text":"20:45 李振華談中國當下的幾類新媒體實踐"}],[{"start":1338,"text":"22:18 李振華談「順媒體」與「逆媒體」"}],[{"start":1490,"text":"24:50 李振華在藝術工作中的多重身份轉換"}],[{"start":1584,"text":"26:24 李振華談自己的藝術收藏"}],[{"start":1751,"text":"29:11 結束語 + 夏日展覽推薦"}],[{"start":null,"text":"</b>"}],[{"start":null,"text":"</div>"}],[{"start":null,"text":"<div class=\"pic\"><img src=\"http://i.ftimg.net/picture/4/000085194_piclink.jpg\">申舶良在幾點當代藝術中心採訪李振華</div>"}],[{"start":null,"text":"<div class=\"pic\"><img src=\"http://i.ftimg.net/picture/4/000087894_piclink.jpg\">李振華在南韓高陽籌備「Show Me Your Selfie」展覽</div>"}],[{"start":null,"text":"<hr/>"}],[{"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中提到的新媒體藝術機構:</div>"}],[{"start":null,"text":"<a href=\"https://www.ica.art\" target=\"_blank\">ICA|倫敦當代藝術學會</a>"}],[{"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ntticc.or.jp/en/ \" target=\"_blank\">ICC|日本互動傳播中心 </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zkm.de/en\" target=\"_blank\">ZKM|德國喀斯魯藝術與媒體中心</a>"}],[{"start":null,"text":"<a href=\"http://v2.nl\" target=\"_blank\">V2|荷蘭多變媒體藝術機構</a>"}],[{"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hiart.cn/feature/detail/504eqzo.html\" target=\"_blank\">「藏酷」新媒體藝術空間</a>"}],[{"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中提到的藝術家及作品:</div>"}],[{"start":null,"text":"<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Edmond_de_Belamy\" target=\"_blank\">Obvious《Edmond de Belamy》</a>(史上首件在拍賣行成交的人工智慧作品)"}],[{"start":null,"text":"<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尚·丁格利 \" target=\"_blank\">Jean Tinguely</a> "}],[{"start":null,"text":"<a href=\"https://zh.wikipedia.org/wiki/白南準\" target=\"_blank\">白南準 </a>"}],[{"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qiuzhijie.com/worksleibie/hudong/The%20West.htm\" target=\"_blank\">邱志傑《西方》</a>"}],[{"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stelarc.org/?catID=20242\" target=\"_blank\">Stelarc《手臂上的耳朵》</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ssel_Tolaas \" target=\"_blank\">Sissel Tolaas </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Oron_Catts \" target=\"_blank\">Oron Catts</a>"}],[{"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中提到的新媒體藝術活動:</div>"}],[{"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st/exh_yr/345esvt/fc7avxqk\" target=\"_blank\">「新媒體考古」學術研究項目</a>"}],[{"start":null,"text":"<a href=\"http://intermediart.org/2014/09/21/和新媒體說再見工作坊/\" target=\"_blank\">「和新媒體說再見」工作坊</a>"}],[{"start":null,"text":"<a href=\"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1/20110225231441828400635/20110225231441828400635_.html\" target=\"_blank\">第一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a>"}],[{"start":null,"text":"<a href=\"http://news.sohu.com/20050609/n225879526.shtml \" target=\"_blank\">第二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a>"}],[{"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visionunion.com/special.jsp?code=200607270001 \" target=\"_blank\">第三屆北京國際新媒體藝術展暨論壇</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qWu-8rH_uVSxDIhucIs7ZQ\" target=\"_blank\">「第八日」藝術與科學</a>"}],[{"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中提到的新媒體學者及著作:</div>"}],[{"start":null,"text":"<a href=\"http://www.infoartdesign.org/teacherdetail?id=d754219e-e626-4a7a-903f-2107d309d377 \" target=\"_blank\">張尕</a> "}],[{"start":null,"text":"<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egfried_Zielinski\" target=\"_blank\">Siegfried Zielinski </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49012/\" target=\"_blank\">《媒體考古學》</a>"}],[{"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中推薦的展覽:</div>"}],[{"start":null,"text":"<a href=\"https://www.louvre.fr/en/expositions/leonardo-da-vinci \" target=\"_blank\">Leonardo da Vinci,羅浮宮,巴黎,2019.10.24 - 2020.02.24</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www.barbican.org.uk/whats-on/2019/event/ai-more-than-human \" target=\"_blank\">AI: More than Human, Barbican Centre,倫敦,2019.05.16 - 08.26</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www.tate.org.uk/whats-on/tate-modern/exhibition/olafur-eliasson \" target=\"_blank\">Olafur Eliasson: in real life,Tate Modern,倫敦,2019.07.11 - 2020.01.05</a>"}],[{"start":null,"text":"<a href=\"https://www.discursus.info/exhibitions/upcoming/show-me-your-selfie/?nsukey=fMXlaH7nY7VBIkEEEV%2FgBPrne8TuKwjufmpHXNBzUxlyFeMGuSf7tSv%2FFarLPbruI5HBDI0nKA8xed87xvUxBsDYvAO57byp1MzazfWkcYy6uRX44q81TT%2Fbu9IU5i8ohfL%2B9OBOlz%2BVCrsiJAEunQ%3D%3D\" target=\"_blank\">Show Me Your Selfie,Aram Art Museum & DISKURS Berlin, 2019.07.17 - 10.06(高陽,南韓),2019.10.31 – 2020.01.18(柏林,德國)</a>"}],[{"start":null,"text":"<div class=\"subtitle\">本期節目嘉賓:</div>"}],[{"start":null,"text":"<div class=\"pic\"><img src=\"http://i.ftimg.net/picture/6/000085196_piclink.jpg\"></div>"}],[{"start":null,"text":"李振華,1975 出生於北京,現工作於蘇黎世、柏林和香港。"},{"start":null,"text":"1996 以來活躍於當代藝術領域,實踐主要圍繞策展、藝術創作和項目管理。"},{"start":null,"text":"現任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光映現場策展人(自2014)、瑞士保羅克利美術館夏日學院推薦人、瑞士Prix Pictet攝影節推薦,曾擔任英國巴比肯國際展覽「數字革命」國際顧問,自2015年擔任澳洲SymbioticA機構國際顧問、香港錄影太奇顧問。"},{"start":null,"text":"李振華曾主持編撰藝術家個人出版物《顏磊:我喜歡做的》,《馮夢波:西遊記》,《胡介鳴:一分鐘的一百年》和《楊福東:離信之霧》。"},{"start":null,"text":"2013年藝術評論以《Text》爲書名出版。"},{"start":null,"text":"2015年獲得藝術權力榜年度策展人獎(2014),藝術新聞亞洲藝術貢獻獎年度策展人獎,2016年第三屆烏拉爾當代藝術工業雙年展(2015)獲得俄羅斯創新獎地區當代藝術計劃獎。"},{"start":null,"text":""}],[{"start":null,"text":"<i>(BoomEar特邀音樂創作:陳少琪;FT中文網音訊頻道聯絡郵箱:michael.lin@ftchinese.com)</i>"}],[{"start":null,"text":""}]]}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匿名
登錄後發表評論
免費註冊
WeChat登錄
排序方式
最新的在上方
最早的在上方
按熱門程度
讀者評論
BoomEar藝術播客
柏林:藝術之城全攻略
王珺: 攝影收藏的那些事兒
在中國購買境外藝術品要交多少稅?
企業藝術收藏面面觀
書的藝術:法蘭克福書展上的未來訊息
應對隔離與封鎖的「設計行動主義」
Monocle: 傳奇媒體與城市生活的未來
史萊姆引擎:遊戲、VR與線上虛擬展覽的正確玩法
BoomEar影片 | 一家柏林畫廊的三十年曆程
BoomEar影片 | 2019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相關話題
BoomEar藝術播客
關注
音訊
關注
蔣璐陽、申舶良
關注
設置字型大小
×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