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以色列在加沙進退兩難

以色列面對的哈馬斯是一個缺乏現實戰略的對手。但是,如果不爲下一步制定計劃,軍事力量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在戰爭時期,戰略的藝術是使軍事手段與政治目的一致。無論武裝部隊多麼能幹,戰術多麼高明,如果他們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那麼就必須做出一些讓步:必須使目標更加現實,或者必須找到更多的手段。如果兩者都不可能,結果將是沮喪、幻滅,甚至更糟。

在戰爭開始時,目標的設定可能沒有明顯的限制,特別是受害方尋求重新獲得應得的東西或決心懲罰殘酷的敵人。但是,能取得什麼成果,還取決於敵人的目標以及他們能在戰鬥中使用什麼手段。隨著以色列對上週末恐怖襲擊的回應,這種軍事戰略的挑戰已經變得痛苦而明顯。以色列看不到與哈馬斯談判的任何途徑,因此現在希望通過武力擊敗哈馬斯,但如果找不到這樣做的方法,那麼暴力的循環將繼續下去。

這種將目的與手段結合起來的需要,可以從西方武裝部隊在冷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裏所打的各種戰爭中看出,在冷戰結束後的幾十年裏,西方武裝部隊享有相對優勢。1991年,美國及其盟友成功地將科威特從伊拉克的佔領中解放出來,但又小心翼翼地避免了長驅直入巴格達、推翻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儘管讓薩達姆繼續掌權意味著他將繼續製造麻煩。西方軍隊對前南斯拉夫的人道主義干預更爲簡單。他們的行動是爲了支持被圍困的人民,並尋求對付一直壓迫他們的民兵。1999年在科索沃,他們只使用了空中力量。

您已閱讀11%(542字),剩餘89%(44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