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襲伊朗,兩國不宣而戰。國際油價大漲創新高,當天WTI、布倫特原油期貨收盤價分別爲72.98美元/桶、74.23美元/桶,分別漲7.26%、漲7.02%。21日晚,美國襲擊3處伊朗核設施,戰爭進一步升級。回顧十天戰況,以色列戰術完勝、戰略難勝;長遠觀察,國內外壓力累積,量變引起質變,內塔尼亞胡未必能全身而退。
戰術完勝
以軍抓住突襲的最佳時機。伊朗的「抵抗軸心」盟友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接二連三被打殘或垮臺,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急劇萎縮,處於戰略防守階段。相比拜登,重返白宮的川普明顯更親以色列、反伊朗,支持以色列動武甚至親自下場,逼迫伊朗在覈談判中作出更多讓步。國際原子能總署理事會6月12日在維也納通過美、英、法、德提交的決議,認定伊朗未履行核不擴散義務,雖然不足以成爲開戰的理由,卻也絕非巧合,客觀上爲以色列開戰提供助攻。美國和伊朗4月12日就伊核問題開啓間接談判,川普曾明確預設「兩個月必須達成協議」的期限,6月13日以色列開戰,恰好是滿兩個月後的第一天。
您已閱讀12%(461字),剩餘88%(33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