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歐洲歌唱大賽的經濟學

今年已經是第67屆的歐洲歌唱大賽吸引全球1.6億觀衆,但主辦城市先前很難從中賺錢。
本週末,利物浦將代表去年的冠軍烏克蘭舉辦第67屆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雖然預計世界各地將有數千萬人觀看這一盛事,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但奇怪的事實是,以前的主辦城市一直在難以從中賺錢。我們請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英國商業記者丹尼爾•托馬斯(Daniel Thomas)談談他對歐洲歌唱大賽的經濟看法。

週六晚上,我將在利物浦海濱的一個巨大的舞臺上觀看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 Song Contest)上來自歐洲和澳洲的26個樂隊的表演。這場比賽曾幫助阿巴樂隊(Abba)、席琳•迪翁(Céline Dion)以及最近的天際月光樂團(Måneskin)等歌手一炮打響。這是一項規模和地位不斷擴大的賽事,目前吸引了全球1.6億觀衆。

儘管如此,經常有報導稱,一些城市很難從舉辦歐洲歌唱大賽中賺錢,歐洲歌唱大賽的資金來源包括主辦城市、當地和國際廣播電視公司、贊助商、門票銷售和國家政府。所以我想看看主辦歐洲歌唱大賽對經濟的影響是否屬實。

雖然瑞典歌手有望在週六晚上以歐洲流行歌曲獲得第七場勝利,但英國部長和市政官員相信,這次賽事也將爲英國帶來經濟上的成功。

您已閱讀48%(503字),剩餘52%(5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