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藝術

大師展,策展人不希望你只看大師

薛莉:「奧賽」等大師展輪番上演,策展人卻不希望只是「櫥窗式地展示傑作」,而是希望受衆能反思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文化思潮。美術館正在補上這堂文化課。
21小時前

大師展,策展人不希望你只看大師

薛莉:「奧賽」等大師展輪番上演,策展人卻不希望只是「櫥窗式地展示傑作」,而是希望受衆能反思當時的社會環境及文化思潮。美術館正在補上這堂文化課。
21小時前

全球總裁專訪:意鉑奢華郵輪瞄準中國高奢市場

薛莉:奢侈品行業正走向細分化,面向財富人羣的高奢產品和定製性服務正成爲投資熱點。意鉑郵輪全球總裁Anna Nash談她眼中的中國市場。
5月30日

全球總裁專訪:意鉑奢華郵輪瞄準中國高奢市場

薛莉:奢侈品行業正走向細分化,面向財富人羣的高奢產品和定製性服務正成爲投資熱點。意鉑郵輪全球總裁Anna Nash談她眼中的中國市場。
5月29日

回憶陳逸飛

薛莉:20多年前,我曾兩次訪談過陳逸飛先生,他說:我做喜歡的事,取得了一些收益,再用這些錢投資我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基本實現了我的價值。
5月16日

回憶陳逸飛

薛莉:20多年前,我曾兩次訪談過陳逸飛先生,他說:我做喜歡的事,取得了一些收益,再用這些錢投資我喜歡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基本實現了我的價值。
5月16日

藝術家薛松:我這是「假」抽象

薛莉:在薛松看來,中國人對抽象的理解跟西方不同。他於是反其道行之,從具象出發,提煉或放大,將之抽象化。
4月29日

當藝術家把新技術當成顏料肆意塗抹

薛莉:有些科技藝術項目看起來就像科技公司的邊角料實驗,有荒誕的業餘感。這種創作的價值到底在哪裏呢?
4月24日

Lynne Drexler:從「藝術家的妻子」到「藝術家」,需要多少年?

薛莉:儘管婚前她已經是紐約藝術新星,但在婚後降級成「藝術家的妻子」。在去世20年後,藝術史終於將目光投向她的作品。
4月11日

香港巴塞爾宜人,深圳藝術周驚豔

薛莉:中國內地藏家如今更注重作品的藝術和學術價值,對藝術精品的需求依然旺盛。藝術領域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市場冷熱,而在於藝術家超越時間的創造力。
4月1日

安達人壽香港總裁:藝術贊助人的意志

藝術贊助人與藝術行業、藝術家怎樣才能維持長久的良性關係?藝術贊助人自身的訴求如何才能與藝術生態的訴求達成一致?
3月21日

藝術家瑪莎•瓊沃斯:這次個展的特點是「變老」!

薛莉:年齡帶來的經驗,對她是一種負擔。創作歷史長達60多年的瓊沃斯試圖擺脫「變老」帶來的束縛,回到最初的自由。
3月14日

MoCA上海:一個20年民營美術館的新方向

薛莉:20年前,它將當代藝術帶入中國。如今爲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保持特色,MoCA上海決定——向西行。
3月7日

藝術家劉商英:在荒野中尋找

薛莉:曾任巴黎東京宮館長的卡佩蘭再次策展劉商英個展。他說,好的藝術無法用創作方式、創作媒介來概括,它們是超越時間的。
1月17日

利雅得音樂周:沙烏地的歷史時刻

薛莉:對於很多人來說,音樂周不過是尋常事件,但它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特殊性,不亞於在1980年的中國放映了一部好萊塢大片。
1月10日

Beeple:技術將把藝術帶到哪裏?

薛莉:《每一天》讓Beeple成爲三位最貴的在世藝術家之一,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向Beeple的創作敞開了大門。
2024年12月26日

藝術家史考特•卡恩:75歲一夜成名

薛莉:這位78歲的藝術家,在接受美國五大新聞網之一的CBS採訪時說「我本來以爲自己會在窮困潦倒中死去,一輩子默默無聞。」
2024年11月29日

藝術經濟滋養的靈動上海

薛莉:藝術賦予上海原有硬體新的概念,讓整個城市在藝術內容的映耀之下,有了新的解讀。藝術城市需要長期耕耘,不是一二十年,而是更長時間的接力。
2024年11月7日

中國水墨名家作品,竟是來自西方的收藏

薛莉: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的作品不罕見,但這些展品都來自法國賽努奇博物館館藏,兩位西方策展人會怎樣呈現一場中國水墨作品展?
2024年11月1日

西安「出殼」展:藝術對商業一次「硬剛」

薛莉:與藝術和商業的通常合作不同,這個展覽由藝術家單方面挑選商戶,提出藝術方案,再由商戶決定是否合作。商戶能接受藝術家天馬行空的創意嗎?
2024年10月11日

抽象藝術家何偉:70%註定+30%偶然

薛莉:何偉發現,具體的形象很容易引起觀者思考:這個人在幹什麼?是男的女的?而理性思考會阻礙觀者進入感性。逐漸地,他把形象一點點剔除了。
2024年9月27日

展覽「不信則無」: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薛莉:這個展覽瞬間把觀者拉回本世紀前十年。那是中國當代藝術狂飆的十年,藝術家普遍有「在野」精神。
2024年9月20日

藍騎士藝術徵件展:一場捍衛心靈的冒險

薛莉:這是一次向青年藝術家公開徵集作品後的徵件展。這羣40歲以下的青年藝術家,呈現出與上兩個世代創作者截然不同的面貌。
2024年9月13日

浦東美術館館長李旻坤:我是藝術外行人

薛莉:開館3年的浦東美術館以一系列高質量展覽贏得口碑。董事長李旻坤自稱「兼任浦東美術館觀衆」。
2024年8月16日

畫廊主Timothy Taylor:選藝術家主要看直覺

薛莉:作爲諸多知名藝術家的幕後推手,Taylor談論40年藝術經紀的祕訣以及和英國皇室家族聯姻對生意的影響。
2024年8月9日

大館藝術主管皮力:觀衆想看的展,和我們想讓觀衆看的展

薛莉:在商業氛圍濃厚的香港,觀衆能否消化「布魯斯•瑙曼」這樣的藝術展?皮力希望先把觀衆帶到當代藝術的起源中去。
2024年8月1日

傑羅夫斯基個展:和中國哲學密切相關?

薛莉:波蘭抽象藝術家傑羅夫斯基神迷中國畫和中國哲學。策展人多德則認爲現代藝術史還需要補上包括中國、波蘭等許多國家和地區。
2024年7月25日

HEARTS ON FIRE全球總裁:鑽飾創新的難點在哪裏?

薛莉:創新意味著試錯,而對成本高昂的天然鑽石來說,代價格外大。這就很容易讓鑽石珠寶因循守舊,走不出錯的經典路線。
2024年7月12日

HUGO BOSS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孫珏:中國在地化運營的難點是什麼?

薛莉:自2022年入駐抖音至今,HUGO BOSS保持著奢品銷售冠軍的位置。HUGO BOSS中國在在地化運營上,是怎麼突破文化差異的?
2024年7月3日

梅瑞爾•瓦格納:禪意在自然中

薛莉:在西方藝術評論家的眼裏,瓦格納的作品中有一種禪意,一種自然與人合二爲一,自在自爲自樂的鬆弛感。
2024年6月27日

一塊石頭眼中的未來世界

薛莉:國際主流藝術展的常客,南韓先鋒藝術家組合文敬媛和全浚皓在北京展示最新作品。他們合作的出發點是一個提問:藝術是必要的嗎?
2024年6月20日

國際教育變革如何爲AI時代的職業發展鋪路?

薛莉:容錯機制高,是國際教育的特點。給了孩子容錯的機會,鼓勵學生迎接跨學科挑戰,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提高。
2024年6月7日

王寧德:一個影像藝術家的反叛

薛莉:對從事影像藝術近30年的王寧德來說,攝影技術意味著規訓和束縛。「如果一直遵循規則,藝術也就逐漸消亡了,所以得不停改變。」
2024年5月23日

陳世英:從恐懼中求平靜,從美好中悟掙扎

薛莉:這位正在威尼斯舉辦第三次個展的藝術家,通過雕塑作品繼續著他有關時間、空間和物質的思考。
2024年5月10日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遠山」在哪裏?

薛莉:上海外灘美術館藝術總監朱筱蕤希望營造出「離散文化」精神內核,丟掉界限與禁錮,以人的本性去認識別人,而不是靠國籍、民族、地理位置來認識對方。
2024年4月11日
關於《值得藝術》
本專欄專注於剖析藝術產業價值鏈,探索藝術行業動態趨勢,解讀藝術品的賦值理念,從藝術家、畫廊、博覽會、美術館、拍賣行、藏家、教育機構、贊助人等各個環節觀察藝術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