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2023年最後一週,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新遊戲監管草案導致遊戲類股票遭到大規模拋售,甚至拖累了A股和H股整體走勢。儘管監管機構隨即軟化口風,但2024年第一週A股持續走低。儘管中國經濟數據已顯示出一些恢復跡象,但A股的至暗時刻似乎還未到來。
明星企業
「一國一策」系列之四:當比亞迪發現匈牙利
在歐洲汽車市場轉型爭奪戰中,匈牙利不但取得先機,還依靠向東開放的政策,從歐洲國家中脫穎而出,同時其也成爲中國企業開拓歐洲市場的理想切入點。
寧德時代的匈牙利「生死局」
周掌櫃:本文重點放在中國企業出海的現實挑戰,以寧德時代如何在匈牙利合規運營作爲切入,全面評估匈牙利市場的本地化特徵,及寧德時代的挑戰與機遇。
王傳福:領導比亞迪崛起的靈魂人物
王傳福僅用10年就將比亞迪打造成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超越了特斯拉,但海外市場仍然是一個考驗。
安踏在中國市場面臨新對手
中國消費者從事更多體育運動的趨勢帶動了一些新品牌崛起,面對競爭,已經成爲全球第二大運動服飾零售商的安踏正在作出反應。
2024中國經濟展望
房地產市場底部在哪裏?
劉淵:雖然203年一二線城市的住房總成交面積已企穩回升,但房價仍處於下行區間。展望2024年,預計樓市仍處於尋底、築底的調整過程中。
2024:在草臺班子,樂觀活著
徐瑾:一個人重要的是精氣神,對於經濟體也一樣,你對未來是樂觀還是悲觀?悲觀是一種判斷,樂觀是一種選擇,即使在草臺班子,也要努力活著。
2024年中國經濟展望:一個平衡的視角
張鈺函:本文將對中國宏觀主要經濟政策進行預測分析,並從一個中立、平衡的視角討論其對戰略產業、股市、房地產行業和更廣泛經濟的影響。
展望2024: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黃凡:物價指數持續下行至負數區間,房價也在下跌;普羅大眾如何應對目前困難與挑戰?繼續遵循應配盡配原則,實行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投資者寄望於中國股市2024年出現轉機
華爾街一些大型銀行押注中國股市將在2024年反彈,但許多基金經理仍期待看到更強有力的政策信號。
2023年的中國外貿和對外交往:混沌下的成長
李瀚明:2023年的中國外貿和對外交往受到了大量外部因素影響,在形式上變得複雜而難以捉摸,但我們始終需要堅信的是中國本身的競爭力。
外國投資者收回對中國經濟反彈的押注
由於擔憂中國經濟,2023年流入中國股市的外國資金中有近九成已經離場。
中國「國家隊」新動向彰顯新意圖
諮詢公司哲奔將這些舉措解讀爲一種干預,旨在改變以散戶驅動、波動劇烈著稱的中國股市的運作方式。
歐盟對華經濟政策動向
盤點2023年歐盟對華路線(一):去風險成爲底色
張冬方:在對華問題上,歐盟內部存在相對友好派和相對強硬派,一方面想強硬起來,直指矛盾,另一方面又不想讓關係更加緊張,陷入被動。
盤點2023年歐盟對華路線(二):一邊談中國,一邊與中國談
張冬方:回顧2023年的歐盟對華路線,因爲不想讓關係陷入僵局,所以與中國談;因爲不想顯得「天真」,所以密集出臺針對中國的措施,即談中國。
去全球化最糟的樣子是怎樣的?
張冬方:隨著中俄和歐美之間政治局勢的不斷緊張,保護主義政策導致全球價值鏈斷鏈看上去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