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登出
搜尋
關閉
搜尋
FT中文網
Menu
首頁
首頁
FT中文網首頁
特別報導
「新四大發明」背後的中國浪潮
與FT共進午餐
西門子·智慧城市羣
未來生活 未來金融
高階訂閱
標準訂閱
熱門文章
一週
一月
季度
一年
會議活動
市場活動
FT商學院
FT電子書
職業機會
FT商城
日經中文網精選
中國
中國
頻道首頁
政經
商業
金融市場
股市
房地產
社會與文化
觀點
全球
全球
頻道首頁
美國
英國
亞太
歐洲
美洲
非洲
經濟
經濟
頻道首頁
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
貿易
環境
經濟評論
金融市場
金融市場
頻道首頁
股市
外匯
債市
大宗商品
金融市場數據
商業
商業
頻道首頁
金融
科技
汽車
地產
農林
能源
工業和採礦
航空和運輸
醫藥
娛樂
零售和消費品
傳媒和文化
創新經濟
創新經濟
頻道首頁
人工智慧
大數據
網路
新能源與新交通
其他
區塊鏈與數位幣
教育
教育
頻道首頁
學前教育
中小學與國際學校
高等教育與海外留學
商業與職場教育
教育改革與創新
觀點
觀點
頻道首頁
Lex專欄
專欄
分析
評論
社評
書評
讀者有話說
管理
管理
頻道首頁
FT商學院
職場
領導力
財富管理
人物
生活時尚
生活時尚
頻道首頁
樂尚街
美食與美酒
藝術及文化活動
品味
旅行
生活話題
藝術與娛樂
消費經
影片
影片
頻道首頁
政經
產經
金融
文化
FT看見
音訊
音訊
頻道首頁
麥可林學英語
BoomEar藝術播客
一波好書
音樂之生
i聽粉
每日英語
每日英語
頻道首頁
雙語閱讀
FT英語速讀
原聲影片
FT英語電臺
音樂之生
麥可林學英語
每日一詞
換腦ReWired
換腦ReWired
頻道首頁
登錄
註冊
我的賬戶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登出
關注我們
WeChat公衆號
新浪微網誌
X
Facebook
LinkedIn
工具
移動應用大全
會員訂閱
兌換中心
郵件訂閱
我的關注
我的評論
我的收藏
我的銀行卡
RSS
我們都知道這一天會到來。我們已經爲此焦慮、擔憂、謀劃了多年。但是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我們卻波瀾不驚,似乎它根本沒有發生,又似乎我們對它已經毫不在乎。我說的是印度人口超越中國,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這一天。在過去一週,全球爲之矚目的這一分水嶺時刻,在中國國內的確未引起太多反響,還不如上海車展上的一盒冰淇淋,或者對於國內「通縮」的討論。究竟是中國決策者和民衆早已接受這一事實並泰然處之,還是我們現在有太多其他更加迫切需要擔憂的東西,還來不及考慮它的中長期影響?
中國經濟
印度超越中國成爲全球第一人口大國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印度人口已突破14.28億,略高於中國的逾14.25億。
中國經濟一季度成長4.5%
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打擊商業信心後,中國政府迫切希望重振成長勢頭。
中國首季GDP數據的五大看點
零售總額大增和出口強勁推動第一季度中國GDP同比成長4.5%,但復甦仍不均勻,房地產等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通縮之憂背後:實質是缺錢
徐瑾:歐美正爲通膨苦惱不已,中國卻興起了通縮的討論。通縮真來了嗎?錢都去哪裏了?
如果通縮真來了,我們如何配置資產?
黃凡:如果國內經濟真的面臨長期調整,資本市場投資人還能有所作爲嗎?普通人更需未雨綢繆,以合理資產配置應對可能出現長期衰退。
中國經濟反彈根基未穩
葉勝舟:不少經濟學者近期擔憂通縮,CPI依然上漲,M2依然以兩位數大漲,怎麼會有通縮?恰恰相反,中國經濟更值得擔憂的問題是滯脹。
新一輪「中國經濟崩潰論」可能嚴重誇大
中國經濟從「奇蹟變成痼疾」——但究竟有多糟?
「躺平」的貨幣
趙建:錢印了那麼多,都去哪了?貨幣是不是消失了?從微觀三主體層面總結一下原因就是,居民收手收腳、政府束手束腳、企業畏手畏腳。
中美脫鉤
中國對美國技術封鎖展開「外科手術式」報復
中國近兩個月來採取的措施,表明其對策是瞄準小範圍內的行業和企業實施報復,以不危及中國自身利益爲前提。
美國財長葉倫就美中關係發表講話
葉倫將在週四的講話中呼籲與中國建立「建設性且公平」的經濟關係,但也將表示會在必要時對中國進行反擊。
中國正在實施對美優勢抵消行動
王英良:中國已找到了抵消美國優勢的兩大法寶:以本國市場做文章吸引跨國公司繼續投資中國,信任中國;鼓勵特定國家實施外交自主。
「中國復甦」給西方企業帶來利潤與迷茫
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重啓經濟,將使西方企業減少對華依賴的計劃更加難以執行。
美國能夠和中國脫鉤嗎?
馮鬱青:就像一戰之前全球化的經濟鏈接並不能阻止戰爭的爆發一樣,和中國的緊密經濟關係也不一定能夠阻止中美之間爆發衝突。
中歐關係
歐盟領導人陸續訪華,給中歐關係帶來了什麼?
張冬方:在對華路線上,甚至在涉及中國最核心利益臺灣問題上,歐洲成員國之間的口徑並不十分統一。
歐盟想要什麼樣的戰略自主?
張冬方:可以實現什麼樣的戰略自主,和想要什麼樣的戰略自主?對華路線又該如何?歐洲戰略自主這個大藍圖下面臨一大堆具體問題。
每週時事分析:中歐關係已經走向戰略穩定
曹辛:4月18日歐洲議會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召開的全體會議顯示,歐盟對華關係基本上已與美國拉開距離,中歐關係已經開始走向戰略穩定。
爲什麼歐洲永遠不會照搬美國的對華立場?
加內什: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優先順序排列上,歐洲永遠不會複製美國對中國的看法。問題不在於一個魯莽的男子說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