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中國廣大地區因本輪奧密克戎疫情而採取的封城等抗疫措施,對經濟和供應鏈的衝擊已經由中國擴散向全球。上週末宣佈的中國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之慘淡,充分體現了當前中國國內經濟面臨的困境。而烏克蘭戰爭、歐洲能源危機、中國疫情、美國加息、印尼印度等國紛紛實施農產品出口限制……上述多重因素交錯疊加,對全球經濟造成的破壞效應,仍未得到各國政策當局的充分重視。上週在虛擬貨幣世界裏發生的震盪,恐怕只是新一場全球金融危機的前兆預警之一。

中國經濟

中國如何由盛而衰,又將如何由衰而盛?

林毅夫:「李約瑟之謎」包含兩方面:爲什麼在前現代中國科學技術非常發達;爲什麼現代中國又落後了。這個問題對於中國人來說意義尤爲重大。

人民幣貶值近尾聲

古堯:上海疫情讓市場認爲中外疫情形勢將發生逆轉,中國經濟因疫情而來的優勢可能轉化爲劣勢。股債匯「三殺」,人民幣能否重回平衡區?

「雙城記」:解密廣州深圳財力差異

羅志恆、徐凱舟:GDP大體相當的廣州與深圳,爲何財政收入差異巨大?原因有三:總量、結構和體制;未來廣州和深圳財政即將迎來新一輪改革。

「大上海保衛戰」如何收官?

葉勝舟:武漢、西安封城喫過的所有苦頭,上海重走了一遍,沒有以往骨子裏的從容優越,更談不上「螺螄殼裏做道場」的精緻。

中國出口面臨四重壓力

沈建光:多重不利因素交織共振之下,今年出口至少將面臨外需下滑、貿易條件惡化、疫情供給衝擊和外部競爭加劇四重壓力。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

在滬跨國公司會轉投越南嗎?

王英良、符棋鋒:印度、越南、印尼、墨西哥都存在潛力承接中國特定的外資轉移。其中,越南又具備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優勢。

中概股迴歸的成功故事

中國移動和中海油這類龍頭企業從美國退市後,迴歸本土上市受到了追捧,將有利於加速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投資流動。

在華國際投行終於扭虧爲盈

隨著北京方面放鬆外資所有許可權制,華爾街和歐洲投行在華經歷多年虧損後終於收穫利潤。

比亞迪成就背後的「刺鼻氣味」

周掌櫃:比亞迪應該首先消除對外溝通的「刺鼻氣味」,用最苛刻的環保標準自身審查,並提交有公信力的環保報告。

加密貨幣大震盪

「加密貨幣寒冬」到來,Coinbase交易量暴跌

這家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逾15%,先前該公司報告淨虧損4.3億美元,遠高於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4700萬美元。

加密貨幣震盪是崩盤的前兆嗎?

即使是一些低收入人羣,也認爲最近的加密貨幣市場的震盪會與往不同。

加密貨幣的震盪表明:講故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隨著美聯準取消大量刺激措施,擾亂全球金融體系的加密貨幣已被擾亂。

爲什麼Tether是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的核心?

規模爲800億美元的穩定幣在大幅脫離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後,受到了密切關注。

中國周邊環境

美中貿易戰演變爲法律之戰

金奇:兩個超級大國的貿易戰已經從最開始的言語交鋒,發展到在科技和金融領域圍繞法律法規展開的紛爭。

中歐雙向投資的現狀、瓶頸與展望

何適、華淑婷:本文分析近年中歐雙向投資現狀,進而分析中歐雙向投資存在的瓶頸,最後從「走出去」和「引進來」角度展望中歐雙向投資的未來。

每週時事分析:南韓無意就國際、地區事務與中國合作

曹辛:尹錫悅基本確立了這樣的方略——南韓將在與美國建立進一步全面合作伙伴關係的前提下發展對華關係。

北韓報告首例Omicron變種導致的新冠死亡病例

朝中社稱,自4月底以來,不明原因發熱在北韓全國範圍內爆發式蔓延。

一位上海團長的正能量與負能量

從解決各種售前和售後問題,到通過居委的層層審覈,再到團長間的明爭暗鬥,在上海當團長,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悲喜與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