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週,對於中國金融市場和任何中國相關金融產品的投資者來說,是頗爲罕見的驚險一週。從中概股歷史性暴跌,到多方因素疊加之下,恐慌迅速擴散至港股和A股,再到中國政府多個部門迅速發佈強力提振市場信心的信號,助力市場實現戲劇化翻轉。但是,具體措施尚未落地,中美之間就中概股監管和俄烏衝突的矛盾尚未見任何實質性緩和,中國與全球經濟面臨的多重逆風並未有明顯改善跡象。這一切都意味著近期的市場動盪尚未結束,未來一段時間還將考驗市場參與者的神經和心臟。

中國股市大反轉

市場暴跌與中美大分化

徐瑾:宏觀數據向好,A股卻持續大跌,A股並不孤獨;作爲全球經濟龍頭,中美兩國股市下跌背後原因卻有所不同。結局又將如何?

中國股市暴跌5%

週二的大跌使得今年股市跌幅達到近20%,近期新冠病例激增導致個別城市實施封鎖引發了新一輪的緊張情緒。

誰來拯救中概股?

鄭志剛:中概股、港股、A股的問題固然有外部的原因,但主要的原因也許來自內部。政府做減法其實遠比做加法對增強經濟活力更有效。

中國進行罕見干預以提振市場信心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中國將採取措施振作一季度經濟,並出臺對市場有利的政策。

中國計劃就在美上市中企資訊披露做出妥協

中國準備在中企審計資訊披露方面做出讓步,以化解一場威脅到逾2兆美元在美上市中企股票的僵局。

動盪之下,港股的投資價值何在?

陳惠仁:我相信有智慧的投資者應該回到香港股市,部署在目前被嚴重低估的價值股、高息股及最重要的依託本地經濟概念股上獲利。

中國多次爆發奧密克戎疫情

新冠疫情多點復燃考驗中國「清零」策略

中國內地正在努力遏制自兩年前武漢爆發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疫情。衛生部門週五報告稱,過去一週,每日新增病例數量增加了兩倍。

爲什麼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在中國行不通?

李瀚明:這一年半的時間,新加坡流失了23萬名外國勞工,體力勞動者的流失爲新加坡帶來了市面百物騰貴的後果。

中國常態化防疫承受Omicron大考

葉勝舟:如果現在草率開放邊境,中國大機率出現人道主義劫難。只有國產第二代疫苗全民接種85%以上,中國才能如疫情前一樣全域全時開放。

中國「與病毒共存」宜緩行穩行

葉勝舟:公共政策的討論或實施,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存博弈。大家都往中間走,通過一系列討論達成妥協和平衡,形成公共意見和公共政策。

俄烏衝突與中美博弈

俄烏戰爭背景下,中美之間不是零和博弈

馮鬱青:對俄羅斯有益的,必然是對西方有害的。但中國和西方之間並不是零和遊戲。中國和俄羅斯在現有國際秩序中所處的位置和訴求並不相同。

俄烏衝突:兩個世界的撞擊

李曉:俄烏衝突背後是「金融帝國」與「領土帝國」的碰撞。無論如何收場,美國都穩賺不賠;所有大國都因這場衝突而裸奔,中國應該如何做?

從羅馬會晤看烏克蘭危機中的中美博弈互動

布萊恩•黃、王英良:這次會面正是將中美關係重新調整及擺向一個有利多方合作的方向的契機,乃是值得慶幸的,更像是一場「及時雨」。

西方關注焦點:俄烏衝突,中國如何站隊?

何越:無論西方媒體還是政府,這三週對中國的外交態度一直處於困惑、觀望或者期待中國出面調停的各種狀態,幾乎很少批評。

俄烏危機將重構大國能源戰略

周浩:俄烏衝突後能源價格飆升,加劇了通膨危機,世界經濟也站在能源安全面前,氣候變化議題還能不斷推進麼?這會如何影響大國能源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