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型冠狀病毒

爲什麼新加坡「與病毒共存」的做法在中國行不通?

李瀚明:這一年半的時間,新加坡流失了23萬名外國勞工,體力勞動者的流失爲新加坡帶來了市面百物騰貴的後果。

我們之前在對比越南的時候,探討了動態清零是中國爲了同時保住勞動密集型的外貿出口加工製造業和與之配套的本地服務業,從而維持社會面穩定的策略。這一期我們拿新加坡做例子,討論中國城市和新加坡的差別——這些差別會直接影響防疫政策。

我們從新加坡開始。我們常說新加坡是一個人口500萬左右的城邦。根據該國統計部的數據(www.singstat.gov.sg),這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其一是高度依賴外來勞工,其二是語言壁壘非常明顯。

新加坡人口中有高比例的外國人。2021年6月30日的統計,新加坡545萬人中,有350萬公民、49萬永久居住的外國人和147萬臨時居住的外國人。其中,大概有270萬名左右的人有投票權(21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我們按身份和年齡二分:

您已閱讀13%(335字),剩餘87%(2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