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網一年一度的《年度報告》專題,今年破例向所有讀者免費開放。在這個內外挑戰頻仍、經濟喜憂參半、全球疫情和經濟復甦局勢仍舊高度不明朗的假日季,我們希望能以這些凝結了FT和FT中文網諸多記者、專欄作家和撰稿人睿智與思考的專題,幫助我們的讀者在迷霧中找到些許確定性。

2021年度報告精選

中國恢復通關的漫漫長路

李瀚明:中國之所以對通關如此謹慎,是因爲中國密集的製造業工廠對疫情十分敏感。對於政府而言,現階段更合適的做法可能是維持現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變」與「不變」

葉勝舟:將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新聞通稿與前四年對比分析,有八個「不變」、六個「變化」、五個「變中未變」。

中國鄉村觀察、憂思與破局之路

周健:地理位置是鄉村振興的基因,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動力,社區福利是鄉村振興的活力,三者缺一不可,否則不能振興今日之鄉村。

中國難以擺脫疲軟的消費支出和房地產困境

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僅同比成長3.9%,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4.7%,同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中國經濟

從貧富極化到共同富裕,房市新模式之本

沈曉傑:多體制多元化發展,而不是某一種模式的「單打獨鬥」,才能構建能滿足全體國民住房需求、更加健康持久的房地產市場和住房供應。

摺疊屏爆發,中國手機大廠們迎來難得戰機

吳九聲:從最堅定的反對者到最關鍵的新軍,OPPO和vivo兩家安卓大廠,擁有可以改變摺疊屏市場成色的最關鍵影響力。

中國境內債權人起訴恆大共計索償840億元人民幣

爲了獲得償付,已被宣佈違約的恆大的中國境內債權人,正在與境外債券持有人展開競賽。

恆大債務危機暴露出的民營企業治理問題

鄭志剛:恆大債務危機本質上是金字塔控股結構下資本系族內部成員間相互抵押擔保,變相形成的預算軟約束,導致一定程度上出現所謂「大而不倒」現象。

中國崛起不是美國一手造成的

加內什:中國自上世紀70年代在鄧小平領導下走上開放道路以來,就註定(再度)成爲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國家。

考研潮背後:「被學歷裹挾」的一代

屈曉:想要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要求,正確應對疫情後嚴峻的就業形勢,必須褪去高學歷光環,關注能力甚於學歷,打破精英教育下的文憑崇拜。

中概股前途何在?

中概股面臨逆風,香港市場能否成爲避風港?

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急需尋找備選上市管道,而無論是對於提升交易量還是幫助修復估值,港股都具有獨特優勢。

從滴滴退市聲明看中概股的前景

李楠:如果投資者沒有專業的風險鑑別能力,不瞭解企業的商業邏輯和盈利模式,就想聽聽「故事」,輕鬆賺取高額收益,那麼遲早成爲被收割的「韭菜」。

中概股迴歸 華爾街投行能否再分享盛宴?

滴滴將從紐約退市並準備在香港上市表明,華爾街可能失去中國公司赴海外IPO這項利潤豐厚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