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週,我們發表的一篇智庫研究文章《用機器學習模型深挖美國國務卿的「朋友圈」》引起了中美國際關係學界的關注。一方面,以社群媒體網路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國際關係的研究,的確是相當新穎而吸引眼球;另一方面,拜登上任之初,其關鍵閣員對中國發表的一些言論可謂相當「鷹派」。這篇文章表達的在美國對華政策圈尋找「知華派」、改善兩國關係的願望可謂中方的當務之急。同時遊戲驛站股票逼空事件仍在繼續發酵:儘管散戶大軍已經逐漸潰散,但這一事件涉及資金規模和對市場心態的震動之巨,足以寫入世界金融史。它還強化了分析人士對當前美股泡沫的擔憂。

中美關係

用機器學習模型深挖美國國務卿的「朋友圈」:哪些「知華派」對他影響最深?

孫綺睿等:我們對布林肯在Twitter上的「朋友圈」進行了量化分析,以找出哪些人與布林肯的互相影響最深,將對其中國政策帶來何種影響。

拜登展現對華鷹派一面

從拜登政府對亞洲局勢做出的回應、以及一些內閣成員在參議院提名確認聽證會上的回答,可以看出這屆美國政府對華政策的一些端倪。

對華鷹派介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局長之爭

這個曾經不顯眼的職位已成爲華盛頓對華鷹派的關鍵戰場,他們希望促使美國總統拜登在對華技術出口問題上採取強硬立場。

如何全面評判川普的對華遏制戰略?

餘智:中國的發展進步應該主要依靠本國民衆努力,而不能過分寄希望於外部壓力,尤其是那些缺乏「普世主義」理念的外國政黨與政治人物。

拜登將下令全面審查美國關鍵供應鏈

拜登將發佈行政令,要求美國政府審查關鍵供應鏈,以確保美國在技術和原料方面不要太依賴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

美中緊張關係掩映下的投資流動

在快手IPO的投資者中,美國機構的身影十分醒目,這是川普「與中國徹底脫鉤」的號召落空的衆多跡象之一。

每週時事分析:「更長的電報」與中國應給予世界的承諾

曹辛:除了「民族復興中國夢」、「兩個一百年」外,中國還應該給世界人民以正義的承諾,應以實際行動支持全人類共同的價值理念。

小米起訴美國防部與財政部:中美關係新走向的一個試金石

王英良:中美兩國都在謹慎地試探對方,而美國新政府在應對諸如小米起訴等事務上的態度或許會成爲美國對華關係的一種新信號。

拜登時代中美證券市場的分與合

劉裘蒂:中美證券市場未來四年是分還是合,要看拜登團隊把中國市場看成美國人的機會還是威脅,以及兩國如何把握金融開放中的共同利益點。

反思「散戶大戰華爾街」

免費的纔是最貴的——「逼空」大戲中的Robinhood

李軍:這次在散戶逼空機構的過程中Robinhood悍然關閉相關證券的購買功能,讓散戶投資者真正意識到了免費服務背後的代價。

Reddit「股民起義」會撼動華爾街嗎?

劉裘蒂:散戶擠兌大盤,掀起了華爾街和美國媒體關於「股民起義」與「市場操縱」的辯論。但起義的股民真的贏了嗎?

「逼空」大戲的教訓:看清金融市場的底層結構

邰蒂:普通投資者眼中的金融市場只是交易、相互關聯和價格組成的龐大冰山的一角,我們要睜開眼睛看清楚龐大的底層結構。

正在改變的秩序:GME逼空折射美國社會風險

章凱愷:GME事件中,除了美股散戶組織協調性和顯著效果令人關注,背後理由也耐人尋味;金融秩序、社會資本關係、貨幣政策框架,都在改變。

散戶抱團與監管應對(上)

夏春:在疫情導致經濟封鎖、財政又格外慷慨的背景下,散戶把矛頭對準金融機構特別是空頭,便可實現應者雲集的一幕,這其實並不難理解。

遊戲驛站「逼空」的啓示

黃春燕、史穎波:反思遊戲驛站案例,對監管來說,應如何定義市場操縱?對投資者保護來說,幾十年來秉持的保護散戶利益的理念是否需要調整?

中國經濟

工業網路如何重新定義「中國製造」

廖明:工業網路能夠直接連接消費者和製造商,這種模式在服裝業已初具雛形。投資機構正在其他垂直行業搜尋這樣的目標。

螞蟻集團與中國監管機構達成重組協議

擬議中的重組將涉及螞蟻把所有主要業務置於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使其受到更嚴格的資本金要求,變得更像一家銀行,而不是科技公司。

展望2021:貨幣政策應避免急轉彎

張明:從三駕馬車來看,去年中國經濟復甦有不均衡性,今年出口與房地產投資增速或難以繼續改善。六大因素導致政策應避免急轉彎。

特別推薦

從2015年中國股災看當下美股散戶狂熱

數以百萬計的人突然決定衝進已經起泡的股市後會發生什麼?中國曾在2015年處於相似境地。那段經歷提供了一個警世故事。

窮國的民主爲何總是缺乏可持續性?

韓和元:威權政體演化爲民主政體,再由民主政體退回威權政體,在這個路徑上,緬甸並不「孤單」。窮國民主難以持續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