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緬甸發生政變,由民主政體退回威權政體。緬甸軍方宣佈拘留翁山蘇姬,將權力轉移至軍方,並實施爲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其實,在「威權政體演化爲民主政體,再由民主政體退回威權政體」這個路徑上,緬甸並不「孤單」,非洲許多國家也是這樣。譬如,1961-1962年,獅子山實現民主,但1967年重歸非民主國家,1996年重新實現民主,但次年又重歸爲非民主國家。中非共和國1993年實現民主,2001年退出民主國家之列,到2005年又加入,但2008年再次退出。賴比瑞亞1997年實現民主,2001年重歸非民主國家,2005年再度迴歸民主。蒲隆地2005年實現民主,但2010年重歸非民主國家。這些國家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同屬於世界銀行所歸類的「低收入國家」,即窮國。
那麼,像緬甸這樣的窮國,其民主爲何不具有可持續性呢?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亨廷頓曾在他那本著名的《第三波》裏做過回答。他說:「在窮國,民主化是不可能實現的。」(引自亨廷頓《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上海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70頁。)事實上,就這一問題,學界已做過廣泛的討論。馬克斯•韋伯就曾表達過近似觀點。他說,輪廓清楚的現代民主只可能出現於資本主義工業化國家。
您已閱讀18%(516字),剩餘82%(23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