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歐貿易戰

美歐貿易協議達成,歐洲對美做出「痛苦妥協」

袁傑:川普不斷揮舞關稅大棒,歐盟卻一再推遲實施對美關稅反制措施,表示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業界將新達成的協議視爲歐盟的屈服。

7月1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佈,自8月1日起,將對歐盟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30%的關稅。爲此,歐盟一方面做好了繼續談判的準備,另一方面也制定了對美反制清單。但在「關稅大限」臨近之際,歐美雙方終就持續數月的貿易爭端達成協議。

強硬應對?

早在「川普1.0」時期,這位商人出身的美國總統就對歐盟沒有什麼好感。

在談到歐盟時,川普曾強調:「我對歐洲深懷感激之情。」但這只是一句客套話。川普隨即把歐盟視爲一種過時的、對美國造成損害的運營模式。他認爲歐洲人建立這一共同體的部分原因就是要「在貿易上打擊」美國。

到了「川普2.0」時期,他更是變本加厲地指責道,歐盟的成立就是爲了「坑害」美國。川普特別對歐盟的貿易政策感到惱火。他曾抱怨道:「歐盟不接受我們的汽車,不接受我們的農產品,歐盟幾乎不接受我們的任何東西,而我們卻接受歐洲的一切」。

自再次入主白宮以來,川普不斷向歐盟揮舞關稅大棒,而歐盟卻一再推遲實施對美關稅反制措施。

在3月12日美國對進口鋼鋁徵收25%關稅正式生效後,歐盟立即宣佈對等金額反制。翌日,川普隨即威脅「反反制」。他在社群媒體平臺「真實社交」上稱,如果歐盟不取消將要對美國加徵的威士忌產品關稅,美方將很快對來自歐盟國家的酒類產品徵收200%的關稅。隨後,歐盟決定將對美關稅反制措施推遲至4月中旬統一實施。

3月26日,川普在白宮簽署公告,宣佈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並已於4月3日生效。4月2日,他簽署行政令,宣佈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計劃,其中對歐盟徵收20%的稅率。他將這一天稱爲「解放日」。

4月9日,歐盟通過了首輪針對川普關稅的反制措施。反制清單將從4月中旬起逐步生效。歐盟首先將對摩托車、牛仔褲等美國產品徵收特別關稅,從5月中旬起再對部分鋼鐵和紡織品以及大豆等農產品加徵關稅。據報道,在清單中原本還有美國波本威士忌,一是因法國、義大利等國遊說,二是因川普先前已就此發出過反制狠話,因而被撤出清單。

然而,川普4月9日卻突然宣佈對大部分國家暫緩90天實施「對等關稅」,只保留10%的所謂基準關稅。翌日,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表示,歐盟同意將原定於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

4月13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前往華盛頓參加會談。歐盟委員會貿易發言人奧洛夫•吉爾向媒體表示:「貿易專員前往華盛頓是爲了嘗試簽署協議。這正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他還稱:「如果這不能帶來好結果,所有選項都擺在桌面上。」

歐美貿易談判持續了數週。隨著7月9日這一「關稅大限」的臨近,已有媒體稱,歐盟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入最後階段。但正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川普一方面把「關稅大限」延期三週,另一方面從7月7日起開始陸續向貿易伙伴發出徵稅信函。

在7月12日發出的第四波關稅信函中,出乎歐盟的意料,川普宣佈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分別徵收30%的關稅。當時歐洲議會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立即指稱他向歐盟發出關稅信函是「無恥行徑」。朗格說,儘管進行了密集談判,但現在川普仍將4月2日宣佈的對歐盟進口產品徵收20%的關稅提高到30%,這是無恥和不尊重。歐盟首輪對美關稅反制措施原本應在7月14日生效。爲此,朗格呼籲立即對從美國進口到歐盟的產品實施首輪特別關稅。但馮德萊恩7月13日卻將歐盟首輪對美關稅措施的實施日期再次推遲至8月初。

繼續談判

在川普宣佈將自8月1日起對從歐盟進口商品徵收30%關稅後,歐盟仍然希望繼續談判。馮德萊恩解釋稱:「我們一直明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談判解決問題。」這意味著布魯塞爾暫時不會採取反制措施。

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也表示,川普在信中宣佈從8月1日起徵收30%的新進口關稅,這讓人感到遺憾和失望。謝夫喬維奇還指出,「我們已就原則性協議談判了好幾周,我認爲我們就快就要達成一致了」,但川普的表態現在帶來了「完全不同的動力」。

謝夫喬維奇還警告說,實施川普的關稅計劃將會對跨大西洋貿易產生巨大影響。他表示:「老實說,30%的關稅相當於事實上的貿易禁令」,並稱一旦30%或更高關稅生效,將會對大西洋兩岸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然而,謝夫喬維奇本人百分之百地相信,談判解決總比8月1日後局勢進一步升級可能造成的緊張要好得多:「否則,此事不會有好結果」。

而嚴重依賴出口的德國經濟被認爲在貿易戰中尤其脆弱。德國是歐盟中對美國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之一,僅次於愛爾蘭。因而,德國工業界代表對談判失敗發出的警告也相應激烈。這些代表幾乎一致呼籲歐盟委員會不要使局勢升級,暫時不要採取反制措施。

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一項分析,德國幾乎每四個就業崗位中就有一個依賴出口,而出口在2024年就已經開始萎縮,現在又因與美國的關稅爭端面臨更大的壓力。

聯邦統計局7月8日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5月出口環比下降1.4%,其中德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最多,與4月相比甚至下滑了7.7%。

雖然德國政府在歐盟各成員國貿易部長7月1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的會議上沒有發表公開聲明,但德國總理默茨先前在接受德國電視一臺採訪時就已明確表示,儘管川普發出了威脅信,但德國是希望在8月1日之前繼續談判的國家之一。他表示希望利用這段時間找到解決方案。

德國社民黨雙主席之一、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也表示,關稅對美國經濟的威脅至少不亞於對歐洲公司的威脅。「這就是爲什麼必須結束這場關稅衝突」。他呼籲雙方緩和局勢。「現在誰也不需要新的威脅或挑釁。相反,我們需要歐盟繼續與美國進行嚴肅且有針對性的談判。」歐洲依然「團結一致,意志堅定:我們希望達成公平的交易」。

兩手準備

馮德萊恩7月13日已宣佈,如果川普在8月1日之前不讓步,歐盟將會以徵收反制關稅作爲回應。「我們從一開始就做好了準備,我們有能力採取反制措施。」克林拜爾也發出了警告:「如果無法通過談判找到公平的解決方案,我們就必須採取果斷的反制措施,以保護歐洲的就業和企業。」

早在今年4月,歐盟就已針對價值210億歐元的美國出口商品制定了第一輪反制關稅措施。但這輪措施在8月6日之前還被暫停實施。在川普宣佈徵收新關稅之後,歐盟隨即準備對從美國進口的總額達720億歐元的商品推出第二輪反制關稅措施。在歐盟成員國貿易部長7月14日舉行會議後,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在布魯塞爾宣佈了這一訊息。總之歐盟曾準備了兩輪反制關稅措施,共計930億歐元。

德國電視一臺《每日新聞》網站也報導稱,歐盟在爲歐美關稅爭端可能升級做準備。「據外交官稱,歐盟27個成員國已爲歐盟委員會的計劃開了綠燈,即在緊急情況下對價值930億歐元的美國產品徵收反制關稅。因此,如果屆時還沒有談判出解決方案,反傾銷稅將於8月7日生效。」同時德國媒體也報導了歐盟可能同意所謂「對等關稅」的訊息。

7月27日,馮德萊恩和川普在蘇格蘭舉行了重要會談,歐美雙方終於就持續了數月的貿易爭端達成協議。他們宣佈,雙方已就從歐盟進口到美國的商品統一徵收15%的關稅達成一致,且這一稅率同樣適用於汽車行業。這將降低目前美國對從歐洲進口的汽車加徵25%的關稅。但對進口鋼鋁產品加徵的關稅保持不變,仍爲川普原先宣佈的50%。

據川普稱,就像最近的日本那樣,歐盟也做出了進一步讓步,這意味著該協議將爲美國帶來更多利益。根據他的說法,歐盟將同意從美國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能源,並在美國再投資6000億美元。川普還將能源協議描述爲協議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雖然川普強調與歐盟達成的協議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貿易協議,馮德萊恩也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協議」,但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貝魯嚴厲抨擊了歐美關稅協議。貝魯稱,這是歐洲「黑色的一天」。他在社群平台X上寫道,歐洲現在決定「屈服」,這令人悲哀。德國外貿聯合會(BGA)也將該協議稱作「痛苦的妥協」。畢竟加徵關稅將危及到許多商家的生存。

回顧美歐之間從互相威脅到最終達成協議的歷程,歐洲的妥協的確包含諸多痛苦和無奈的成分。

(注:作者袁傑博士是旅德中國學者。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FT中文網歡迎讀者發表評論,部分評論會被選進《讀者有話說》欄目。我們保留編輯與出版的權利。

讀者評論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