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可再生能源

低碳vs高碳:金磚集團內部的鴻溝

布拉德洛:能源體系可以塑造政治制度,並使某些國家在貿易戰面前更加脆弱。在金磚集團內部,電力國家與碳排放國家之間的鴻溝日益加大。

本文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社會學和國際事務助理教授,著有《城市力量:聖保羅和約翰尼斯堡的民主與不平等》(Urban Power: Democracy and Inequality in São Paulo and Johannesburg)一書

金磚國家領導人齊聚里約熱內盧參加2025年金磚峯會時,該集團展現出信心:成員國數量新近擴大到11個,宣言長達31頁,並再次呼籲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然而,在這種精心編排的多極化雄心表象之下,隱藏著一個結構性分歧,它將決定金磚國家能夠行使多少戰略自主權。

這一分歧與意識形態無關,而是關乎基礎設施。電力國家(正在構建乾淨能源技術工業產能的國家)與碳排放國家(經濟和政治制度仍然與化石燃料深度綁定的國家)之間的鴻溝日益加大。能源體系既反映又動員統治國家經濟的政治聯盟,而在全球碎片化加劇的背景下,這些聯盟塑造著國家抵禦外部經濟脅迫的能力。

您已閱讀25%(406字),剩餘75%(11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