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稀土

稀土能否成爲中美博弈的「溝通介面」?

即便在當前中美對抗背景下,稀土仍能作爲中美可控、有限且務實的溝通介面,爲避免誤判,重建信任提供一個視窗。

【本文系「中美關係百人百訪」的最新一篇。】

劉天逸系國際諮詢公司Policy Nexus Corp創辦人,首席顧問(Principal),前頭部科技公司駐北美政府關係與公共政策代表,同時是中美關係、中加關係一線從業者,曾廣泛參與中美、中加產業與政策各項交流,幫助促進了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歐洲政策界、學術界,商界,產業界之間的多軌道對話和溝通;熟悉國際關係、公共政策、政府事務、法務合規等業務,具備豐富的實操經驗。作爲長期在加拿大和美國工作生活的公共政策與公關專家,對加拿大、美國之間特殊雙邊關係有著深刻的洞察和判斷。

以下是訪談實錄。

您已閱讀10%(266字),剩餘90%(242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