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美歐貿易戰

川普新一輪威脅之下,歐盟的戰略性耐心會不會耗盡?

張冬方:面對川普的關稅威脅,歐盟一直採取的是一手胡蘿蔔和一手大棒的兩手準備。可是迄今爲止,只見胡蘿蔔,大棒卻遲遲不出現。

美國總統川普向歐盟發起新一輪威脅,稱如果雙方未能在8月1日之前達成協議,美國將對歐盟商品徵收30%的關稅。和川普的暴躁和威脅是某種策略一樣,而歐盟的一再防守也是一種戰術。在過去的一週,又是歐盟貿易專員謝夫喬維奇和川普政府團隊就關稅問題耐心打交道的一週。繼謝夫喬維奇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進行遠距交談後,週三再次飛往美國。

上一次歐盟之「戰略性耐心」點燃川普之「戰術性暴躁」發生在5月下旬。當時,川普在他的社群平台上稱,「我們與他們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我建議2025年6月1日起,對歐盟直接徵收50%的關稅。」

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川普的「戰術性暴躁」何時是個頭,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沒有盡頭。而在於歐盟的「戰略性耐心」有沒有盡頭?什麼時候纔會耗盡?

您已閱讀16%(338字),剩餘84%(176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米國薯國

薯國,愛喫馬鈴薯的德國;米國,愛喫大米的中國。本專欄聚焦於與中國比較下的德國和歐洲,尤其是德國和歐盟在數字經濟領域的數據保護、反壟斷等監管政策 。在數字經濟監管領域,歐盟是先行者。作者張冬方,資深媒體人,做過雜誌,幹過電視,做過人物訪談記者,幹過生活類編輯。近十年來紮根德國,觀察和報導德國社會和政治熱點,作者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