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7月7日,歐元兌美元(EUR/USD)匯率飆升至1.1755,創下202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一顯著升值引發了市場熱議,「沽空美國」的敘事在金融媒體和社群平台上迅速傳播。這種敘事部分由投機交易、政治偏見以及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誤讀推動,而非堅實的經濟基本面。然而,貨幣市場的複雜性遠超表面情緒。通過深入分析匯率走勢、貿易加權指數、全球經濟狀況以及地緣政治因素,本文旨在揭示歐元上漲的驅動因素,評估其可持續性,並探討潛在的逆轉風險。
歐元走勢與投機驅動
歐元兌美元的快速上漲使其成爲2025年表現最強勁的主要貨幣之一。EUR/USD從2025年初的1.02攀升至7月的1.1755,漲幅超過15%,遠超其他貨幣如日元(JPY)、英鎊(GBP)或澳元(AUD)。社群媒體(如X平臺)上的討論和市場報告將歐元強勢歸因於多種因素,包括對歐洲國防支出增加的預期、歐盟內部經濟復甦的樂觀情緒,以及對美歐貿易協議前景的猜測。然而,這些解釋往往缺乏數據支撐,更多反映了市場情緒和投機動能。
美元指數(DXY)是衡量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歐元佔比57.6%)表現的關鍵指標。截至2025年7月7日,DXY報97.3668,較7月1日的低點96.82略有回升,但仍爲2022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準。過去一個月,DXY下跌1.77%,過去一年下跌7.25%,爲「美元走弱」敘事提供了表面依據。然而,DXY中歐元的高權重使其對EUR/USD走勢高度敏感,掩蓋了美元對其他貨幣的相對穩定性。
爲更全面評估美元表現,美聯準的貿易加權指數提供了重要參考。廣義名義美元指數(DTWEXBGS)從2025年1月中旬的高點130降至6月27日的121,跌幅約7%。新興市場經濟體名義美元指數(DTWEXEMEGS)從4月9日的140回落至133,與2024年中水準相當,遠低於去年末貨幣危機時的峯值。這些數據表明,美元的回落是對2024年末避險情緒推動的極端高點的校準,而非「沽空美國」敘事所暗示的全面崩盤。
其他貨幣的走勢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
•紐西蘭元(NZD):2024年末跌至0.55,2025年7月回升至0.60,恢復至危機前水準。
•加拿大元(CAD):從2025年1月的1.44回升至1.37-1.38,顯示加元企穩。
•韓元(KRW):從1478改善至1370,反映新興市場貨幣的普遍回暖。
•英鎊(GBP):兌美元從1.32升至1.38,漲幅溫和,遠不及歐元。
•日元(JPY):從150升至145,波動較小,反映日本央行干預的影響。
這些貨幣的回升表明,市場對風險資產的信心有所恢復,而非針對美元的廣泛拋售。歐元卻是顯著例外,其漲勢由投機動能和市場情緒主導,而非經濟基本面。
「沽空美國」敘事的成因
「沽空美國」敘事在金融媒體、機構投資者以及社群平台上廣爲流傳,部分源於政治動機。在拜登政府時期,「武器化美元」的批評常見,指責美國利用美元霸權施壓他國。如今,在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內,批評者將美元走弱歸咎於貿易戰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這種政治化敘事放大了市場情緒,推動了歐元的投機性買入,使其升值超出了經濟指標的合理範圍。
彭博社一篇分析文章指出,傳統貨幣估值模型——基於利率差異、經濟成長預期和商品價格——已無法準確預測EUR/USD走勢。例如,儘管歐洲央行(ECB)於2024年率先降息,而美聯準推遲進一步寬鬆,歐元仍持續上漲,違背了低利率環境通常導致貨幣走弱的預期。這種脫節表明,市場由情緒和短期動能驅動,而非理性分析。
利差驅動與貿易政策
利率差異是貨幣走勢的核心驅動因素。2024年,歐洲央行因歐元區通膨放緩啓動降息週期,而美聯準因美國經濟韌性和通膨壓力維持較高利率,美元兌歐元一度達到1.02,爲2022年以來的最強水準。然而,2025年初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放緩和降息的預期升溫,削弱了美元。
根據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截至2025年7月,市場預計美聯準2025年全年僅降息44個基點(從當前5.25%-5.5%降至約4.81%),而歐洲央行預計降息110個基點(從3.75%降至2.65%)。理論上,較高的美國利率應支撐美元,但歐元仍持續上漲,凸顯投機性買盤的非理性特徵。
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爲貨幣市場增添了不確定性。對中國、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歐盟等主要貿易伙伴提議的關稅引發了市場對全球經濟成長和通膨的擔憂。2025年4月美聯準褐皮書提到「關稅」107次,指出多個地區經濟活動因貿易摩擦放緩。近期,川普向日本、南韓等國發出信函,警告若貿易協議無進展,將單方面實施關稅,最早可能於2025年8月1日生效。
關稅政策可能對美元產生雙重影響。一方面,關稅可能推高美國通膨,迫使美聯準維持高利率,支撐美元;另一方面,若全球經濟因貿易戰放緩,避險情緒可能推高美元需求。無論哪種情景,美元均可能逆轉近期跌勢,使重倉歐元的投機者面臨風險。
歐元漲勢的脆弱性
歐元美元體系(Eurodollar system)常被誤解爲僅限於EUR/USD匯率,實則涵蓋全球市場中以美元計價的資金和抵押品流動。美元作爲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佔全球外匯儲備的58%(IMF數據,2025年Q1),短期內無可替代,其主導地位得益於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流動性和穩定性。
2024年末,全球美元短缺(由美聯準緊縮政策和地緣政治緊張加劇)推高美元匯率,而2025年4月後流動性改善導致美元回落。這種波動並非「沽空美國」的結果,而是歐元美元體系內在缺陷的體現。政治敘事,如川普或拜登的政策直接決定美元價值,往往誇大了政府對貨幣機制的控制力。實際上,儲備貨幣體系有其獨立運作邏輯,更多受全球資本流動和市場預期驅動。
歐元的異常強勢使其與基本面嚴重脫節,增加了逆轉風險。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非商業歐元期貨淨多頭頭寸達到2023年以來最高水準,顯示投機者對歐元過度樂觀。這種單邊押注使歐元易受突發事件衝擊,如地緣政治危機或經濟數據意外導致避險情緒升溫。
例如,若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摩擦,美元可能因避險需求迅速升值,歐元或回調至1.10-1.12的合理區間,甚至進一步下跌以彌補美元的潛在升值。此外,歐元區經濟本身面臨挑戰:2025年第一季度歐元區GDP同比成長僅1.2%,遠低於美國的2.5%;德國製造業PMI連續六個月低於50,反映經濟疲軟。這些基本面因素不支持歐元當前的高估值。
全球經濟與貨幣政策的未來
展望2025年下半年,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將持續影響貨幣市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爲3.1%,低於2024年的3.3%,主要因貿易摩擦和地緣政治緊張拖累。歐元區可能因能源價格波動和出口放緩進一步承壓,而美國經濟雖放緩但仍具韌性。
貨幣政策方面,歐洲央行可能繼續寬鬆以刺激成長,而美聯準的鷹派立場可能因通膨壓力延續。若美聯準推遲降息或重啓加息,美元將獲得顯著支撐。此外,中國經濟放緩可能削弱大宗商品貨幣(如澳元、加元),間接增強美元的相對吸引力。
歐元兌美元的飆升更多是投機性泡沫,而非基本面驅動。美元的回落是對2024年末避險高點的校準,而非「沽空美國」的體現。政治偏見和市場情緒放大了歐元漲勢,使其與利率差異、經濟成長和貿易加權指數脫節。歐元美元體系的動態表明,美元仍將是主導儲備貨幣,其波動性源於體系缺陷,而非單一政治因素。
歐元可能在1.15-1.20區間高位震盪,但若美元因避險需求或政策轉向升值,歐元或迅速回調至1.10以下。投資者應保持謹慎,避免追高歐元,同時考慮多元化貨幣配置以對沖風險。
「歐元飆升等於沽空美國」,此類金融市場中的敘事模式可能掩蓋真相。短期情緒和投機可能推動價格偏離,但基本面終將重新主導。交易者需在喧囂囂中保持清醒,依託數據和事實作出判斷。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編輯徐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