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對話地球

如何給長江江豚一個真正受保護的家?

張依依:研究發現,即使是棲身在保護區內的江豚,也難以躲避棲息地喪失與人爲干擾威脅。保護區在監管不力情況下,容易淪爲「紙上公園」。
在鄱陽湖保護區豎立的告示表明區內禁止捕撈、開採與排汙等行爲。曾到當地調研的嘉辭表示,他難以找到負責江豚保護區的單位介紹。圖片來源:嘉辭 / 自然摺疊

袁文斌的童年是跟著爺爺在漁船上度過的。他家住在江西上饒餘干縣,貼著鄱陽湖岸。

夜晚,他喜歡趴在船沿,舉著手電筒跟水下的魚兒玩捉迷藏。那時,鄱陽湖湖水十分澄澈,一束光打下去,兩米深處的小魚蝦都能看著。

有時,爺爺會跟他講長江特有古老物種–白鱀豚和江豚的傳說。他說,鄱陽湖裏還有大量的候鳥和江豚,與現在的環境相比,「簡直無法想像」。想不到近半個世紀後,自己要擔起巡護江豚的角色。

您已閱讀6%(185字),剩餘94%(302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

對話地球(Dialogue Earth)是一家關注氣候變化與環境的非盈利機構,專注於分享全球經驗和知識,推動氣候變化科普和建設性對話。對話地球在歐洲、南亞、東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的17個國家有專業的編輯團隊,使用8種語言發佈氣候和環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