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貿易

逆全球化浪潮下的企業應對之道——以TikTok爲例

陶志剛:全球自由貿易時代終結迫使企業重新定義生存邏輯。TikTok拆分方案,不僅是爲應對美國圍堵的權宜之計,更揭示了雙循環戰略下中國企業架構變革方向。

自川普上臺後推行一系列關稅政策以來,全球貿易格局便被推至風口浪尖。當地時間4月2日,美國公佈的針對各國的關稅方案,更是引發了全球市場的劇烈波動,也宣告了全球自由貿易時代的落幕。自1980年起,部分國家和地區在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理念指引下,市場經濟與自由貿易蓬勃發展,而如今,這一時代已然畫上了句號。

川普試圖憑藉高關稅吸引各國投資,其做法看似有抄襲中國策略之嫌,卻並未真正領會其中精髓。中國吸引外資,靠的是低成本與穩定的經營環境,如設立經濟特區等舉措,之後又憑藉龐大的國內市場,持續留住並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反觀美國,缺乏低成本優勢,雖市場規模較大,但與中國相比並無顯著吸引力。更關鍵的是,川普行事反覆無常,讓美國投資環境充滿不確定性。而各國企業赴美投資,需要的正是穩定且可預見的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想要複製中國成功吸引外資的模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的如意算盤恐怕要落空。

在這樣的背景下,TikTok的拆分方案及其背後的組織架構調整,成爲逆全球化浪潮下企業應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典型案例,值得深入探討。

您已閱讀15%(459字),剩餘85%(252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