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改革

美國財政博弈:DOGE 計劃能否破局?

張舸、歐陽輝:DOGE的最大作用或許在於其警示功能——通過"區域性手術"的實踐方式揭示美國預算制度改革的緊迫性,若不能及時推進系統性改革,則痼疾難醫。

2025年3月初,美國超市的雞蛋價格成爲新聞焦點——一打普通雞蛋標價高達8美元,東西海岸主要城市甚至突破10美元大關,價格較去年同期直接翻了兩番。此輪價格失控的根源在於禽流感疫情失控引發雞蛋售罄。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陷入輿論漩渦:該部門先前作爲川普政府設立的,以馬斯克爲代表的「政府效率部」(DOGE)「大規模裁員」計劃的一部分,解僱了多名關鍵崗位的禽流感防控官員,卻在疫情擴散後緊急嘗試重新聘用,暴露出政策執行的自相矛盾。同時期,紐約曼哈頓爆發了一場以「模擬死亡」爲形式的抗議活動,示威者強烈反對政府削減醫療補助、住房補貼、食品援助等民生項目,並將矛頭直指馬斯克本人和DOGE及其激進的財政緊縮計劃。

這兩組場景深刻揭示了當前美國預算政策引發的激烈博弈。在聯邦預算總額逼近GDP的24%(2025財年達7兆美元)、財政赤字攀升至約2兆美元的背景下,國債利息支出(約1兆美元)首次超越國防預算。在此壓力下,川普政府重啓的「政府效率部」(DOGE)計劃正以「外科手術式」削減推動財政瘦身——包括叫停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90%的對外合同項目、裁撤聯邦崗位等措施。這場改革不僅引發國內外激烈爭議,更推動公衆重新瞭解和審視美國預算結構。本文旨在剖析美國預算的核心構成,評估DOGE計劃的具體影響,並探討高息環境下該計劃實施的現實阻力及其潛在長期後果。

解剖美國預算:三大支出支柱

您已閱讀11%(592字),剩餘89%(48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