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20日正式宣示就職,川普迎來了新政的第三個月。在過去的兩個月內,川普遭到了各方鋪天蓋地的批評,可謂惡評如潮。例如,在3月4日的《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達納•米爾班克提到,「從上週五澤倫斯基被趕出白宮到本週二的國會演講,川普在短短五天裏讓美國倒退了100年」;「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前院長約瑟夫•奈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的題爲《川普與美國軟實力的終結》一文中指出,由於對許多民主規範的侵蝕,「在未來四年裏,美國的軟實力將會面臨重重困難」;《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湯馬斯.弗里曼在一篇題爲「一場大災難正在發生」的文章甚至直指,川普「競選第二任期是爲了逃避刑事訴訟,並報復那些他無端指責在2020年大選中『竊取』了選票的人」。
一方面是不同領域的學者從不同視角出發就事論事的評論,另一方面則是更多學者去努力探尋川普執政理念背後的哲學基礎。我注意到,源於英國哲學家尼克•蘭德的加速主義成爲一段時期以來政治學領域高頻出現的辭彙之一。其核心思想是砸爛國家行政機構、媒體、大學、NGO組織等民主意識形態,全速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用「技術化的君主制」取代共和制。之所以被稱爲加速主義(Accelerationism),源於該流派總是擔心,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如果我們還沒思考清楚的話,我們就已經沒有時間了」。
與這一流派觀點近似的是哈佛大學美國歷史學和法學教授吉爾•萊波雷(Jill Lepore)提出的馬斯克主義(Muskism)。2021年11月,吉爾•萊波雷在《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稱,世界上的科技億萬富翁們,正在從火星、月球到元宇宙,打造一種「極端的、外星的」新的資本主義, 「股票價格與其說是由收益驅動,不如說是由科幻小說的幻想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