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唐納•川普

川普的所謂「偉大」就是「現金最大化」

盛洪:川普以現金最大化爲目的,無視或低估難以變現的公共物品,減少相關現金支出,只能更多地減少現金收入,使美國離「偉大」越來越遠。

上臺不到兩個月,川普行爲激烈,語言瘋狂,爲很多人所批評和指責。然而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爲口號上臺的川普,卻是在兌現他的競選承諾,只是以他理解的「偉大」來兌現。透過看似混亂的言行,他目標明確,邏輯清晰。只是目標有些問題,邏輯也有偏差。

我曾說過,川普和馬斯克作爲商人,尤其是馬斯克作爲成功商人,當他們把自己的成功經驗用於公共治理時,會犯很大的錯誤。這主要是由於企業面對的是簡單系統,而政府面對的是複雜系統。在簡單系統中的成功經驗不能適用於複雜系統,這就如同將在簡單系統上成功的科學用於作爲複雜系統的社會,想「設計」出一個「理性的」社會——計劃經濟,結果導致災難。在這方面的論證可以很深入,可以是哲學的,認識論的,也可以是數學的(如NP問題)。但這些理論都不夠直觀,一般人不好理解。其實也可以用直觀的、經驗的觀點來解釋,進而可以用經濟學來論證。

在企業中,什麼叫效率,什麼是成功,評判非常簡單,就是在市場上的成功。它有兩個特點。一是市場可以將商品的價值貨幣化,明確地衡量出企業努力的價值;一是市場直接給出現金的獎勵。而現金,是企業運轉的重要因素。如果一種產品未來預期很好,但當下不能給出現金回報,也不能貼現爲可交易的資產價值,會導致企業的資金運轉不暢甚至中斷,企業無法按期償還債務,企業就會破產。所以在企業中現金爲王。企業裏就視那種很有經濟價值但在相當長時間內無現金回報的投資爲「無效率」。然而企業中的「價值」和「效率」是狹義的,不包括正外部性,即企業不能收取、卻外溢到社會上或他人的利益。一個長期經營企業的人,會在經驗中潛移默化地積澱這樣的意識,以致成爲習慣或本能,不是能夠輕易改變的。

您已閱讀10%(693字),剩餘90%(653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