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最大的新聞莫過於澤倫斯基與川普在白宮發生激烈爭吵,澤倫斯基的「不懂禮數」被川普和范錫視爲對美國的羞辱,莊重的國運談判陷入情緒化指責(當然其中還有范錫對川普公開且明顯的「諂媚」這個因素)。雙方原本接近談攏的議題被擱置,美國甚至置基本的外交禮儀不顧。先前議定的礦業協議也陷入停頓。在這起事件裏,美國不顧澤倫斯基的國家安全關切,並以「恩主」自居,彰顯了其執政風格中「專橫」的一面。
在美談判陷入焦灼後,澤倫斯基轉而飛英國,並受到了英國首相斯塔默的歡迎。在被川普拒止後,澤倫斯基尋求英國幫助以獲得安全保障,其最大願望在於加入北約這一軍事集團。爲了實現國家安全,烏克蘭必須融入北約集體安全體系。澤倫斯基公開坦承,願意以總統職務作爲交換,即如果烏克蘭獲得了北約集體安全保障,他可以辭去總統職務。
澤倫斯基在英國參加歐洲峯會。雖然目前談烏克蘭加入北約還爲時尚早,但英國再一次凝聚了歐洲領導力與繼續反擊俄羅斯的意願。在川普已經開始實際弱化對烏克蘭的援助之際(同日,川普召開高層會議將「考慮並可能就一系列針對烏克蘭的政策選項採取行動」,涉及「暫停或取消美國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其中包括拜登政府期間批准並已付款的最後一批彈藥和裝備」),英國進一步動員歐洲力量堅定武裝烏克蘭,提供的援助包含了價值16億英鎊的飛彈。英國同意提供烏克蘭價值22.6億英鎊的貸款,以支持烏克蘭的防務能力。此外,斯塔默還表示,已有「若干」盟友加入了一個由法國總統馬克宏支持的「志願聯盟」,該聯盟成員國願意在未來烏克蘭達成和平協議後,向前線派遣部隊。當然,在選擇對烏克蘭展開合作的同時,斯塔默很明智地強調了美國支持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明示烏克蘭需要改善與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