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沒有「去全球化」的跡象

川普的「去中國化」戰略能奏效嗎?即使美國重拾孤立主義,即使歐洲推出更多保護主義政策,新興技術浪潮和新型全球化的趨勢依然無法阻擋。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許多人認爲,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推動,世界正走向「去風險化」和「去全球化」的道路。最近川普的連任表明,美國正採取一種顯然反全球化、反多邊主義、孤立主義的政策。如果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所謂的全球領導者選擇孤立主義路線,那麼「去全球化」會成爲一個令人震驚的現實,還是一場幻想?

一個常見的錯誤是將貿易的結構性變化與最近的地緣政治發展混爲一談。全球貿易(佔全球GDP的比重)在2008年達到峯值,而全球供應鏈貿易則在2012年見頂。事實上,早在地緣政治對全球經濟格局產生重要影響之前,傳統貿易的下降趨勢就已顯現。這並非因爲川普的首任總統任期或地緣政治,而是由最新技術驅動的新型連接方式的發展所致。從「零組件」的跨境流動驅動全球價值鏈的繁榮,到「辦公室」的流動——遠距工作和服務貿易正在逐步取代傳統供應鏈。

您已閱讀16%(365字),剩餘84%(18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流觴論道

「流觴論道」是一個討論經濟話題的專欄,關注經濟金融方面的核心問題,亦涵蓋科技發展與國際動向等時事熱點。我們以文會友,期待與大家共同探討。

金濤: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數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恆隆房地產研究中心貨幣與財政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國金融學會理事。金濤教授也在WeChat公衆號「金巖諮詢」與「新世說」上撰寫文章。

金刻羽: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本科碩士博士學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