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

巴庫氣候談判僵局遷延,古特瑞斯呼籲軟化強硬路線

蔣亦凡:圍繞聚焦於「融資」議程還是氣候減緩行動,COP29陷入激烈的「議程之戰」,但最大的僵局是圍繞「新集體量化目標」的磋商。

11月11日,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亦稱「COP29」)在世界上最早的石油城——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舉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上月發佈的《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顯示:如果延續當前政策,到本世紀末地球有三分之二的機率升溫3.1攝氏度——遠高於《巴黎協定》的1.5度和2度目標。會議首日,世界氣象組織再次敲響警鐘:2023年相對1850-1900年升溫1.3攝氏度,2024年將繼2023年之後再次成爲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

本屆會議的主要目標是決定2025年後提供給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資金安排,而明年各國將提交覆蓋到2035年的國內氣候行動目標(「國家自主貢獻」,NDC)。有無資金直接決定發展中國家下一階段的氣候行動力度。因此,雖然COP29被歸爲一屆「技術性COP」,但因爲資金問題事關重大而充滿了政治性。而四天前川普的當選,成爲籠罩在會場上空的政治低壓,讓這場本就不易的外交跋涉更加艱難。

您已閱讀7%(393字),剩餘93%(51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