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話,還是把他的話當真?薩萊納•齊託(Salena Zito)在2016年9月刊登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的一篇專欄文章中提出了這兩個選項。今天,在川普第二次掌權之前,比起上次,人們對他的話更要字斟句酌,也更要把他的話當回事。他提名的那些人就是證據,尤其是衛生部長人選小羅伯特•F•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國防部長人選彼特•海格塞思(Pete Hegseth)、國家情報總監人選圖爾西•加巴德(Tulsi Gabbard)以及司法部長人選馬特•蓋茲(Matt Gaetz)。這些人選表明,川普將遠比上次更加激進。此外,一直以來,對於他在貿易政策方面的言論既應該認真對待,也要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保護主義不僅是他長期奉行的個人信念,而且他上次已經爲之付出努力。

可惜的是,對川普的話既需要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也應該認真對待的事實並不意味著他(或者他身邊那些人)懂得有關貿易的經濟學知識。如果他有心聽信甘迺迪關於「反疫苗」的胡言亂語,那麼他爲什麼要在意經濟學家是什麼想法?他犯了兩大錯誤:首先,他完全不懂比較優勢;第二,也更糟糕的是,他不理解貿易平衡是由總供給與總需求決定的,而不是由雙邊差額決定的。這就是爲什麼他的關稅戰無法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原因所在。相反,關稅戰更有可能導致通膨、引發白宮與美聯準的衝突並且使得人們對美元失去信心,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
您已閱讀30%(628字),剩餘70%(15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