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即鋪設在海底用於傳輸數據和電信信號的電纜,已經成爲全球通訊的「數字動脈」,承載著全球約99%的洲際數據流量【注1】。海纜的發展與廣泛應用,離不開香港中文大學第三任校長、諾貝兒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在光纖技術上的突破性貢獻。高錕被譽爲「光纖之父」,其光纖技術的研究成果奠定了現代海底電纜高效數據傳輸的基礎。光纖通信技術使海纜具備了承載海量數據的能力,並極大提升了傳輸速度和穩定性,傳輸距離亦遠超傳統電纜。光纖海纜的應用讓數據可以在極低損耗的情況下跨越洲際,保障各國之間交流溝通和貿易往來。在全球資訊化浪潮中,跨國通訊需求迅速擴大,各國對高速、穩定的數據傳輸需求急劇增加,海纜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顯。
隨著5G、數據中心、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海纜成爲支撐這些新興技術的關鍵基礎設施。海纜提供了數據傳輸的物理路徑,使全球計算資源得以高效整合。海纜不僅確保了全球資訊的暢通流動,還爲全球經濟、跨境貿易、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網路基礎。通過連接世界各地的數據中心,海底電纜爲5G網路的廣泛覆蓋、AI算力的全球部署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分佈式架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撐。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數字絲綢之路」深入發展【注2】。在中國的數字經濟發展戰略中,香港作爲國際金融、貿易和科創中心,憑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度開放的市場,處於重要的樞紐地位。香港不僅是中國內地與全球金融和貿易往來的門戶,也是全球數據流動的重要節點,加上國際化的商業環境和發達的電信基礎設施,對全球數據中心的建設極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