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暴漲之後的隱憂

梁巖:迄今財政政策是否有新發力尚不明朗,一些改革措施低於預期。市場表現是否超出了基本面?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保持警惕。

在人民銀行等三部委召開記者會推出對經濟和市場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以來,與中國相關的權益資產迎來一輪狂歡。9月24日到國慶節前的五個交易日,wind全A指數上行超過25%,那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漲幅超過20%,即使是今年一月以來就觸底反彈的恆生指數,也出現了超過15%的漲幅。A股市場國慶休市之後,恆生指數和金龍指數繼續高歌猛進,而反映A股預期的A50期貨也連創新高。

股票市場的反彈當然有基本面改善的原因。一方面,政治局罕見的提前召開會議,加強逆週期調節。在美聯準降息的背景下,人民銀行降準降息超出市場預期;政治局還明確提出「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企穩」並進一步放鬆地產調控政策,推動部分城市房市回暖。另一方面,三中全會前後有關方面高調紀念鄧小平, 「港人治港」的方針更多出現「愛國者治港」的提法有所淡化,監管也放鬆對先前被整頓的補教、網路和遊戲的限制,中美在一些領域合作增加,這些微妙資訊似乎也表明一些極端的措施有所扭轉。市場對中國經濟中長期預期有所改善,國債收益率上升,人民幣匯率反彈,股票市場當然也同樣會有所反映。

但是考慮到迄今爲止財政政策是否有新的發力尚不明朗,一些改革的措施存在低於預期的嫌疑。權益市場的表現是否超出了基本面能夠支撐的範圍值得關注。特別是,非理性預期不斷醞釀、政府的隱性擔儲存在等一些資產泡沫可能形成的條件正在具備。筆者以爲無論是投資者還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保持警惕。

您已閱讀22%(591字),剩餘78%(21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