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資

2015年股災的真實原因探究

王倩:中國股票市場的非理性因素是這場股災的根本原因;當時市場上的融資融券以及允許賣空的行爲加大了交易量,進一步加劇了股市下跌的幅度。

時臨9月,2015年中旬開始發生的那場震驚中外的A股股災,給廣大股民以及相關行業都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其消極影響至今難以消散。究竟這場股災的背後真正原因是什麼,各家都持自己的觀點和解釋。在本文中,筆者就同大家討論下自己的理解:中國股票市場的非理性因素是這場股災的根本原因;股民金融理解力的缺乏擴大了非理性因素的效應;當時市場上的融資融券以及允許賣空的行爲加大了交易量,進一步加劇了股市下跌的幅度。

我們這裏提及的所謂非理性因素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市場缺乏行爲準則的約束;另一個是投資者的投資非理性傾向。行爲金融學領域是針對標準金融學理論中:市場是有效的、投資者都是理性的假設。在行爲金融學裏,投資者首先是人,具備人應有的人性,他們的投資決策受到情緒和認知偏差的驅動。所謂認知偏差,是指在某些特定場景下,由於心理或精神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決策會偏離理性模式,因此投資者並非理性投資機器。

標準金融學理論根基在於投資者是理性的,並且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如果投資者是非理性的,套利行爲會立刻平復價格至均衡狀態。我們可以觀測到市場存在著股價的非隨機波動、套利機會、股息、泡沫、過度交易和多度波動、非理性偏見以及認知誤差等現象,所有這些都說明標準金融學理論並非準確無誤的。

您已閱讀12%(525字),剩餘88%(39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