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Lex專欄:吉利在越南建組裝廠是明智之舉

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措施可能開啓一個新趨勢,即中國汽車製造商對在海外組裝越來越感興趣。

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正促使汽車製造商考慮在美國和歐盟開設新工廠,以避開關稅。但貿易限制措施也可能開啓汽車製造商在海外組裝電動汽車的新趨勢——在此過程中開闢新市場。

吉利汽車(Geely Auto)計劃在越南組裝汽車,該公司正在投資擴大在這個東南亞國家的生產。這家中國汽車製造商週二表示,將與總部位於河內的Tasco joint Stock Company成立合資企業,在越南建設一家年產7.5萬輛汽車的工廠。

隨著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面臨更嚴格的貿易壁壘,他們對利用所謂的散裝件組裝廠生產供出口的電動汽車越來越感興趣。吉利此舉應該意味著更多本土競爭對手會緊隨其後。按銷量計算,吉利是僅次於比亞迪(BYD)的中國第二大汽車製造商,擁有富豪汽車(Volvo Cars)並持有奧斯頓•馬丁(Aston Martin)和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的股份。

您已閱讀44%(385字),剩餘56%(49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