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需要循序漸進

孫豐偉:中國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處於數量型向價格型調控的轉型期,但還需要繼續發揮數量型調控的作用,這需要不斷權衡、因時制宜、動態調整。

根據政策工具和中介指標的不同,貨幣政策調控框架有兩種主要類型:數量型和價格型。

前者以貨幣數量爲中介指標,主要通過準備金率、再貸款(再貼現)以及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調節基礎貨幣數量,從而影響宏觀經濟;後者以利率爲中介指標,主要通過利率、匯率等價格手段引導微觀經濟主體的財務成本和預期,進而改變其貨幣需求和行爲,實現政策意圖。

理論上,量與價是一個硬幣的兩個面。當數量沒有處於合理區間時,價格傳導機制就會出現問題;同樣,不考慮價格因素,也會影響數量型工具的效率。貨幣調控方式的差異主要在於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認識上的分歧。在實際的經濟運行中,數量型調控或價格型調控只是不同經濟體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選擇,並無絕對優劣。

您已閱讀5%(303字),剩餘95%(576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