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德國經濟

德國經濟雖然疲弱但還有重振的餘地

克雷默:德國經濟的結構性停滯既有全球化終結、人口老齡化等不在政府控制範圍內的因素,也有多年來投資不足的因素。

本文作者是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銀行(LBBW)首席經濟學家,曾任標普(S&P)首席評級官

資本市場還沒有降低德國在主權國家中的排名。儘管德國經濟疲弱,德國國債(Bund)仍是歐元區債務無可爭辯的基準。各大評級機構對其AAA評級都給予「穩定」展望。但這種局面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許多德國政治家仍然抱著一種過於簡單的看法,認爲高信譽就是得益於低負債。並非如此。事實上,高評級發達經濟體的公共債務負擔遠高於評級較低的新興市場。其他因素,如經濟成長率、生產率和創新能力,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些方面德國越來越不盡人意。

您已閱讀18%(253字),剩餘82%(11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