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有一個朋友或者銀行的理財顧問,向你推薦一款理財產品或基金,你會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十之八九的讀者會問:回報多少?
問回報多少這個問題背後的邏輯,是廣大個人投資者都下意識的把賺錢作爲投資的最重要目標。如果不賺錢,做什麼投資?還不如把錢放在銀行裏。因此他們只會考慮投資回報高的項目,回報低的產品則讓人感覺索然無味。
問題在於,回報多少這個問題是沒有答案的。這是因爲,唯一能保證投資者回報收入的產品,就是銀行定存(假設存在最安全的四大行裏,沒有銀行倒閉的風險)和國庫券(假設不存在政府違約的風險)。定存和國庫券的回報是確定的。除此之外,沒有人能向投資者保證任何其他產品的回報,他最多只能說:該產品以前的歷史回報是多少,回測的回報是多少,或者預計的回報區間大概在什麼範圍。如果對方拍胸脯告訴你該產品的回報一定能達到X%,那他八成是個騙子。
您已閱讀15%(367字),剩餘85%(21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