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初以來,國內經濟延續復甦趨勢,但需求恢復速度顯著弱於供給,其背後主要是房地產持續下行對需求形成了較大壓力,總量政策雖然試圖通過傳統基建路徑託舉需求,但顯然難抵地產下行壓力。因此,如何解決當前房地產持續下行帶來的潛在風險,或是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決定性因素。爲此,我們試圖詳細拆解當前地產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並基於現行房地產政策在供需兩端存在的制約因素,提出一種新的房地產風險解決思路。
當前房地產對經濟的影響已不僅限於行業。實際上自2021年至今,無論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還是全國住宅價格水準均呈現了不成程度的下行趨勢,開發投資增速從疫情前的10%左右降低至目前-10%水準,百城價格指數也從5%左右水準一度落入負值。由於下行幅度和持續時間較長,其對於經濟的影響已經不僅限於相關行業層面,也正逐步影響並形成了當前中國經濟弱復甦之中的幾大典型特徵,既「低通膨」、「卷出口」和「資產荒」。
首先來說,房地產作爲我國居民主要的主要資產,其庫存水準的持續上升以及住房價格的調整帶動居民預期和需求的持續降低。加上我國過去一直側重於供給端的逆週期調控政策也使得「低通膨」趨勢長期存在,而當期房地產行業的持續下行也使得「低通膨」問題顯性化。其次,地產對於內需的拖累也迫使部分企業「卷出口」,雖然年初以來全球經濟景氣度持續改善,作爲全球貿易「金絲雀」的南韓出口也呈現大幅上行,全球經濟回暖對中國上半年出口的持續上行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但本輪出口高景氣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量升價降」,這意味著內需疲弱下部分企業被迫「內銷轉出口」或是「以價換量」,當前中資企業集體出海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地產下行下內需承壓的體現。再次,地產融資需求降低加劇金融市場的「資產荒」。房地產過去以來一直是我國信貸擴張的主體,其持續下行勢必帶動社會融資需求的走低。年初以來貨幣供應量和社融增速顯著下降,信貸擴張機制受阻。信貸「資產荒」之下,債權類資產,尤其是長久期高等級債券受到市場熱捧,紅利類股票市場顯著好於市場平均水準。顯示地產週期下行還使得市場風險偏好降低,對於安全資產的需求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