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今年的六月和七月真是風雨飄搖的兩個月。從歐洲議會選舉,到總統馬克宏解散國民議會,到議會第一輪選舉中,勒龐所在的國民聯盟表現所向披靡,再到第二輪選舉中,左翼和中間派成功攔截極右翼。極右衝擊波餘波未了,又來一波包括極左在內的左翼衝擊波。風雨飄搖的還有夾在中間的馬克宏,七年之後,馬克宏主義大勢已去。他唯一的安慰可能在於,以更壞阻止了最壞的發生,極右翼暫時被擋在防火牆之外,暫時。勒龐所在的國民聯盟及其聯盟雖然沒有贏得絕對多數票,但這次議會選舉,國民聯盟斬獲了自1981年以來的最好成績。勒龐表示,她的政黨的勝利只是遲到了,但不會缺席,極右翼勢力已勢不可擋。
在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二輪投票中,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得票率領先,馬克宏所在的政黨聯盟居其次,勒龐所在的聯盟支持率排第三,沒有任何一家政黨或政黨聯盟贏得了絕對多數席位,由此引發的問題是,法國是否會陷入難以治理的僵局中?誰將成爲下一任總理?分化的法國會不會削弱其在歐盟和國際上的話語權?核心歐盟成員國的法國陷入不確定性,對歐盟意味著什麼?對於目前因貿易問題已經陷入緊張的中歐關係又意味著什麼?這些都充滿不確定性。
同樣不確定的是,誰將成爲下一任總理。獲得最多席位的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包括了綠黨、共產黨、激進左翼和社會黨,而後兩者,即不屈法國黨和法國社會黨爲最主要的力量。至於未來的總理是否來自左翼聯盟,來自左翼聯盟當中的哪個政黨,也充滿了不確定性。
您已閱讀30%(602字),剩餘70%(143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