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期的全球經濟不容樂觀,人工智慧對社會的衝擊和影響也已初見端倪,不同年齡層的職場人如何在充滿變數的時代找到自己的座標,這個話題,一直在我心中盤桓,尤其是95後出生的Z世代,他們初入職場的經歷是怎樣的呢?這份好奇,促使我想用顯微鏡去觀察和思考。
不久前,我接到了曾經遠距採訪過的牛津女孩賽茜的電話,恰好成全了我的首個採訪。我瞭解到,在過去的四年裏,她實現了從頂尖投行白領向科技投資人的華麗轉身。而我在2022年採訪她的時候,她正因爲感染新冠在海南隔離了兩個月,陷入人生的低谷 。通過網路破繭,賽茜戰勝了孤獨和彷徨,以優異的成績從牛津地理系畢業,還很快就出現在2022年4月的泰晤士雜誌上。在《尋找下一個獨角獸的Z世代風險投資家》的專欄文章裏,賽茜的照片跨了兩頁。穿著白色休閒鞋,搭配淺杏色的西裝外套,白色內搭,24歲的她,看上去清新自然,鬆弛而自信。今年,賽茜剛被提名福布斯投資新銳榜。而賽茜的另一個身份,是活躍在微網誌、小紅書等六個社群媒體平臺、被百萬粉絲追隨的知識博主,她以每週兩更的節奏,分享職場中升級打怪的攻略,也讓粉絲得以窺見金融投資人的日常。她在小紅書上的標籤是,「野心實幹家」。和低調、神祕的傳統創投人不同,賽茜和她的同齡人,以更加高調的姿態,更加年輕瀟灑的方式,在職場上闖出一片天空。
我們約好在她公司附近的查令閣圖書館見面。三月週末的一個傍晚,倫敦淅淅瀝瀝下著雨,帶著雨水和溼氣,她輕盈地走了進來,脫下草綠色的外套,露出米色開衫羊毛衫,明亮清澈的杏眼,清秀勻停的五官,潔白整齊的牙齒,燦爛的笑容讓圖書館變得明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