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英國《金融時報》特約編輯,現任英國皇家學會工藝院(Royal Society of Arts)執行長,曾任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首席經濟學家
在政治口號的遮蔽下,一場意識形態戰爭正在大西洋兩岸悄然展開。這場衝突圍繞著這樣一個問題:怎樣設計和執行促進中期經濟成長的政策才最好?歡迎來到這場供給學派的路線之戰。
在過去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供給學派經濟政策議程一直被英美政治右翼把持。這場革命的思想種子由佛烈德利赫•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和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兼哲學家在上世紀70年代初播下。上世紀70年代的大通膨爲這枚種子澆了水,因爲那場大通膨暴露出以需求爲導向的凱恩斯主義政策面對供應側不利衝擊時的缺陷。事實上,弗里德曼和其他人的研究表明,供給側刺激是實現中期成長的唯一可持續、不導致通膨的方法。
您已閱讀24%(397字),剩餘76%(12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