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即將進行的歐洲議會選舉並不能直接決定馮德萊恩是否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但根據目前的民意形勢,第二個由馮德萊恩塑造的五年很有可能。
據各種民調結果,馮德萊恩所屬的中右翼議會黨團歐洲人民黨團勢頭即使大不如以前,但保持在最大黨團的位置上問題不大。贏得最多議席的歐洲人民黨團往往有機會挑選這個歐盟最有權力的位置,而馮德萊恩正是該黨團的領銜候選人。再者,馮德萊恩的背後還有德國的支持,來自重量級成員國德國的無論是支持力量還是反對力量均不容小覷。當然,馮德萊恩的「大選」將在歐洲議會大選結束之後纔剛剛開始,她的任命需要獲得多數成員國領導人的點頭,也需要獲得歐洲議會的多數票通過。
五年前,馮德萊恩從一個德國前國防部長、幾乎沒怎麼在國際舞臺上露過面的寂寂無聞的人,一夜之間成了歐盟的「臉面」。在過去的五年,馮德萊恩塑造了其針對中俄的強硬形象,推出了對華「去風險」路線,她也引入了「歐洲綠色協定」,展現了地球上最大的氣候野心,當然,能不能實現是另一回事。
您已閱讀18%(418字),剩餘82%(186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