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看清香港,做多香港

周掌櫃:香港「繁榮」與「衰落」背後的根本邏輯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僅影響著對香港的投資信心,更關係到750多萬香港居民的夢想與未來。

在香港所處的資本主義世界歷史進程中,激烈的矛盾往往源於「收稅」和「抗稅」。

1568年到1648年的尼德蘭戰爭是一場涉及哈布斯堡王朝和尼德蘭領地之間的長期衝突,就是緣起財富掠奪。入不敷出多西班牙統治者試圖通過徵稅和控制尼德蘭地區(現荷蘭)貿易來增加自己的收入,這引發了尼德蘭商人階層激烈反抗,矛盾也包括對西班牙的宗教迫害、危害自治的控訴。這毫無疑問是一場由「徵稅」引發的戰爭,其結果奠定了今天荷蘭共和國的基礎。

反觀美國與英國的歷史對抗,情形也類似。1765年,英國議會通過《印花稅法案》,要求北美殖民地必須向英國政府購買印花稅。隨後在1767年,英國議會又通過《茶葉法案》,規定北美殖民地只能購買英國進口的茶葉。這些法案激起了北美居民的強烈不滿,他們感到自身利益受到了嚴重侵犯,隨後爆發了激烈的鬥爭。換句話說,美國的獨立運動是由英國的經濟剝削引發的。

您已閱讀9%(374字),剩餘91%(35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值管理評論

周掌櫃,知名商業戰略思想研究專家,中國「戰略思想諮詢」行業開創者,多家全球領先公司戰略顧問。周掌櫃戰略思想諮詢團隊長期專注於戰略思想、內生性競爭力、成長瓶頸、技術創新趨勢等理論研究,通過大量基礎調研和原創管理模型幫助華為等企業解決業務挑戰。本專欄聚焦全球領先公司,呈現市值管理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