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國經濟

「滯脹」來襲,葉倫再挑大樑?

周浩、孫英超:從經濟自身調整的角度而言,美國需要在成長和通膨之間找到一個新的均衡點。美國經濟是否陷入「滯脹」?市場更需要關心的是美國經濟政策將如何應對。

美國第一季度GDP讓市場「大跌眼鏡」。由於GDP增速顯著弱於市場預期,但核心PCE價格指數則遠超市場共識。一個簡單的看法是,美國經濟在經歷了「衰退」、「軟著陸」、「不著陸」之後,似乎開始顯露出「滯脹」的特徵。簡單通過一兩個季度的數據來判斷經濟的表現,並不是最爲科學的做法。但從實用的角度而言,一個相對「簡單直接」的判斷,對於多數投資者而言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陷入「滯脹」?從經濟數據而言,第一季度成長1.6%(環比年化),接近於一般認爲的1.7-1.8%的潛在增速水準,簡單而言,說「經濟停滯」似乎有些聳人聽聞。與此同時,核心PCE價格成長3.7%(環比年化),高於市場預期的3.4%,這一水準儘管讓降息變得更加遙遠,但與去年6%的高點相比,其實仍然有顯著的降溫。因此,簡單判斷美國經濟陷入「滯脹」,似乎並不合理;相對更加準確的說法是,美國經濟開始顯露出「滯脹」的隱憂。

從我們先前的預測來看,美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是一個「低點」,此後的幾個季度的增速水準會更高,但也會相對平穩。做出這一判斷的根本原因,是財政支出受到赤字和發債規模的約束,在今年上半年會出現一定的減速。然而,財政雖然已經出現了一定的減速,但個人消費和私人投資卻仍然表現出了強勁的成長動能。這也成爲美國經濟保持高成長的起因,也是通膨長期處於高位的根本原因。

您已閱讀29%(567字),剩餘71%(138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