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英國保守黨似乎迎來了 40 年來最糟糕的地方選舉表現,不知首相蘇納克是否對自己未在5月發動大選感到後悔(見《蘇納克會突然發動5月大選嗎?》)。到目前爲止,107個議會中已有106個宣佈了選舉結果,工黨從保守黨手中奪回了四個majority席位(即工黨議員超過全議會的50%,能主導議會),保守黨在全國(指英格蘭和威爾斯,因爲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各自獨立安排選舉)一共失去473名議員,工黨議員總數增加了 185 個(自由民主黨議員增加了104人),在Blackpool(黑池)南部的大選補選中大獲全勝,同時工黨成員成功連任倫敦市長。
英國國會級別的選舉天下皆知,但直到去年參加競選之前,英國地方選舉一直令我感到雲裏霧裏。不像美國那種人工合成的民主國家,幾乎所有選舉規定都是人造的,英國的民主選舉有海量的連續傳承性的傳統,有時會做修改,但這些修改都不是革命性的。所以講清楚英國地方選舉非常難,因爲實在沒有多少規矩。但英國人自己很明白,不覺得傳統相傳幾百年甚至一千年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因爲他們從小就在各種傳統里長大——比如他們認爲隔三岔五舉行選舉或者補選很正常。
英國選區有兩個層級:constituency(國家議會選舉選區,簡稱大選區)和ward(郡、區、市、鎮級別的選區,簡稱小選區)。這些選區的邊界隨著人口數量的改變隨時更改,選區名字隨時變化。而議員選舉則有四個層級(有的只有三個):國家議會選舉、郡選舉、district(區)/city(市)選舉、鎮級選舉。
您已閱讀22%(632字),剩餘78%(227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