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三十而立,中國網路的兩個挑戰

劉遠舉:在當下輿論中有一種誤導,那就是把網路視爲與實體經濟對立的虛擬經濟,認爲網路傷害了實體經濟。

4月20日,是中國網路的30週歲生日。30年前,1994年4月20日,隨著國際專線的開通,中國實現了與網路的全功能連接,中國正式進入網路時代。

截至2023年12月,中國寬頻接入埠數量達11.36億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較2022年12月新增網民2480萬人,網路普及率達77.5%。三十而立,中國網路本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路。

在這30年間,中國網路,在改革開放中汲取力量,獲得了爆發式的發展。

您已閱讀8%(226字),剩餘92%(247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遠觀近思

劉遠舉,重慶人,先學理工科再學經濟學,從事過諮詢行業,現爲自由撰稿人。關注時政、財經、科技,旨在探尋現象背後的事實與公正。文風理性、客觀,且用人性的溫度替換虛僞的中立。微網誌ID@劉遠舉。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