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言論自由

在臺灣「言論自由日」談王志安事件

林原:結合「上下文」看,王志安的目的並不是嘲諷那位「全身不能動」者,但他用詞(以及動作)應更謹慎些,以避免爭議。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博馬舍(法國劇作家)

關於言論自由,基本上有兩種立場:爲了你所憎惡的觀點大力捍衛它,或排斥它並更鐘意史達林主義或法西斯主義的規範。

——諾姆•杭士基(美國語言學家、哲學家)

今年1月,央視前記者、旅日媒體人王志安因爲在臺灣上《賀瓏夜夜秀》節目,被民進黨政府廢止其入境許可,且管制五年不予許可來臺觀光。而他在該節目的言談、動作也引發巨大爭議。筆者由此關注王志安,並在YouTube上觀看了相關影片(以往我幾乎不看各種中文時政自媒體,包括王志安的)。4月7日是臺灣的言論自由日。在言論自由日到來時,借王志安在臺灣的經歷探討言論自由問題,有其必要。

您已閱讀13%(285字),剩餘87%(19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