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美關係

美國製裁中國涉俄企業的動向與走勢

王英良:美歐新醞釀的對中國的制裁,會造就新一輪外貿壓力,但無論何種制裁下中俄生意都會照做,而中國可能採取反制和制裁美國對應的企業。

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持續了整兩年,兩國均下大力氣採取一切形式的戰爭動員手段以實現戰場優勢。戰爭起初爆發於疫情期間,各類物資難以實現高效運轉,烏克蘭在戰爭初期即尋求歐盟和美國的支持,這不僅是因爲地理毗鄰,更重要的是烏克蘭需要將這一戰爭塑造爲美歐自由世界對普丁「專政暴政」的對抗。在短期內烏克蘭獲得了較爲持續的戰爭物質供應,尤其在軍工軍品層面的合作,使烏克蘭實現了「以弱抗強」,在戰場上頻繁展現了不對稱戰術帶來對俄羅斯軍隊的區域性優勢。

普丁政府力圖以速戰速決式閃擊戰擊潰烏克蘭並促成澤倫斯基政府內部的政變,但事與願違,戰爭成爲了一場持久戰。俄羅斯本身孱弱的國民經濟不得不以高通膨繼續維持運轉。但戰爭就意味著商機,俄羅斯在難以從西部歐洲國家獲得政治經濟支持的現實下,轉而將注意力轉向包括中國、北韓等國家。中國與俄羅斯互爲貿易大國,包括邊貿在內,中俄貿易額從黑龍江商務廳公開的資料中都顯示了相應的持續性熱度。美國政府一直認爲中國通過貿易支持了俄羅斯的戰爭能力,這與美國外交與安全利益相違背。

近日,美國國會正研究制裁協助俄羅斯戰爭的中國公司,有數名美國國會議員告訴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稱,美國正在考慮對其認爲幫助俄羅斯助長烏克蘭戰爭的中國公司實施制裁。衆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民主黨籍衆議員康諾利(Gerald Connolly)在受訪時表示,在歐盟近日提出類似措施後,議員們已經在考慮此類計劃。康諾利稱「中國必須明白,在俄羅斯開始真正生效並影響俄羅斯生產力、經濟表現和生活質量的制裁,同樣也可以適用於中國」。他續稱:「坦率地說,中國的損失會比俄羅斯大得多」。而與美國業已開啓的制裁相呼應的是歐盟同樣開啓了對華制裁。歐盟正擬議對中國公司實施制裁,歐盟認爲一些中企正幫助俄羅斯規避西方旨在遏制其烏克蘭戰爭的制裁措施。這些建議將成爲歐盟對俄第13輪制裁方案的一部分。美國的政治制度設計使得單個議員尤其是重量級議員在經濟外交中具有十足的分量和自主性,可以以極低的成本迅速將具體企業拖入被動甚至絕境,這是中國已經領教過的。

您已閱讀18%(858字),剩餘82%(381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資本與國家

王英良,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博士,中開國際事務(NEIA)研究部創辦部長,「百人百訪」全球高級對話欄目主創人,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美政商關係、跨國公司、產業投資與國家競爭等,自2021年5月起成爲「FT中文網專欄作家」。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